创业公司 Planet Labs 目前正运营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卫星星座:超过 200 颗地球观测卫星。该公司的第一个目标是每天成像一遍整个地球。这个目标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实现。现在它计划实现第二个目标:成为地球的搜索引擎。Planet Labs 成立于 2010 年,由三位前 NASA 工程师 Will Marshall、Robbie Schingler 和 Chris Boshuizen 创办,2013 年发射了第一批两颗卫星 Dove 1 和 Dove 2,2014 年 Orbital ATK Antares 的火箭在起飞后爆炸导致 Planet Labs 损失了 26 颗 Dove 卫星,之后 SpaceX Falcon 9 火箭的一次发射失败导致它损失了 8 颗 Dove 卫星,不到一年时
据外媒报道,2018年全球气候再现异常,北半球多地气温急剧下降,美国局部跌至零下38摄氏度。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气温飙升至47.3摄氏度,南北半球温差近100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后,代表的是气候的一种趋势性特征——地球不断变暖。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造成的全球变暖,可以改变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空间范围及持续时间,并可能引起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候的平均状态发生改变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如果温度均值向暖方向偏移,极冷天气就会减少,极暖事件频率会显著增加,反之亦然。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大尺度的环流格局、海气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以
人体是专为在引力条件下生存准备的。因此,当我们做进入太空这种傻事时,就会由于失重出现种种奇怪现象。例如,日本宇航员金井宣茂上周一发推表示,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三周之后,他竟然长高了3.5英寸(约合8.9厘米)。真的会这样吗?虽然脊椎在失重环境下会稍微拉长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8.9厘米也太吓人了。于是他重新测量了身高,结果发现只长高了2厘米而已。也许他只是对长高太过兴奋,因此弄错了数据。但坏消息是,一旦返回地球、重新受到重力支配,他的身高便会迅速回归原有水平。不过,长高两厘米也不是小事。而且说明太空生活的确会使人体发生奇特的变化。金井并非首次前往太空后发现身高增加的宇航员。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2016年3月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时,约长高了2英寸(约合5厘米)。在国际空间站这种失重环境中生活,会
据德克萨斯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共同开展的研究指出,111光年之外有一颗放大版的地球,这颗遥远的地外行星名为K2-18b,可能像地球一样,也是一颗岩质行星。K2-18b位于其中央恒星的宜居带中,因此表面很可能储有液态水,这是外星生命存活的关键要素之一,此外,该研究还发现K2-18b拥有一位“近邻”,名为K2-18c。它也许也是一颗由岩石构成的“超级地球”行星,不过不可能拥有外星生命。这两颗行星都围绕红矮星K2-18转动,位于狮子座中,距地球111光年,此次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能够测算K2-18b的质量与密度具有重要意义,但能发现一颗新的地外行星也是天公作美,同样令人激动。”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蒙特利尔大学的瑞安&midd
据外媒报道,3年前万圣节掠过地球的神秘“骷髅状小行星”将再度近距离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直径大约640米,被命名为“2015 TB145”,2015年10月31日近距离掠过地球,近地点距离为48万公里。2015年万圣节出现的神秘小行星是非常“适宜”的,它的外形颇似一个巨大的头骨,至少从某些角度观测是这样的。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2015 TB145”每隔2.94个小时自转一次,它能反射5-6%的照射太阳光线。12月2日,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巴勃·桑托斯·桑兹(Pablo Santos-Sanz)宣称,观测结果意味着“2015 TB145”是
据外媒报道,根据最新的计算机模拟实验,20亿年前,月球诞生于一碰撞地球的神秘小天体。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测试了20多亿个组合参数,试图揭晓月球的形成之谜。他们得出结论称,该碰撞事件的关键在于碰撞天体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长期以来天文学家猜测,月球形成于巨型原行星“忒伊亚(Theia)”与早期地球的碰撞过程中,这个理论最早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次巨大碰撞事件形成大量残骸云,最终它们合并形成月球。然而,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仍无法解释月球和地球残留物质化学特征的一致性。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结果表明此次远古碰撞天体的质量并不相同。依据第一种观点,碰撞之后地球的两个一半结构形成了地球-月球系统;在第二种观点中,“忒伊亚”是一颗小型高速抛射天
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发现地球总体的转速在减慢。这个给地球“减速”的力量来自哪里?研究它又有什么意义?日前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给出了解释。50年减少了0.05毫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则需要24小时,即一天,天文学家们不称其为“一天”,而叫“日长”。他们发现,每日的“日长”并不是同样长短,这说明地球自转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阶段有快有慢。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根友介绍,作为一个天文学经典课题,分析地球旋转“快慢”,是为了解地球本身。正是地球内核转动,影响其自转速度,专家们从结果到过程,去反推地球内部物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的物质分布。即使以年计,这种变化可能是在毫秒级,
据外媒报道,近日人类首次观测到的来自太阳系外的访客Oumuamua引发了不少议论,其身份扑朔迷离。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颗小行星或一颗彗星,还有一些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外星文明探测器”。现在,一个新的理论已经开始扎根于一些科学迷中。当突破聆听(THE Breakthrough Listen)项目的科学家透露,他们对这颗小行星长达数小时的研究并没有带来有希望的结果时,一些业余观察者认为,也许这是因为外星人有意忽视地球。试想一下:一个拥有令人难以置信先进技术的外星人种族在发射星际探测器后可能已经知道地球。它们可能已经观察到地球—— 就像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遥远的行星,但是还处于研究它们组成部分的阶段,并没有“拜访”它们。业余观察者称,如果
地球整体上并不是一块坚硬的岩石,它的表面以下是炽热的、黑暗的、破碎的,但那里的生命形式却奇异而美妙。我们周围的大量生命形式都存在于地球薄薄的表面上,而对广阔的、鲜为人知的地下却所知有限。关于深层地下的一个普遍误解是,这个领域是由连续的、均匀压缩的固体岩石组成的。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团岩石上有无数裂缝,水从这些裂缝和断层中渗入,直达地下数千米。深层地下支持着整个生物圈,它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地表世界,而且我们刚刚开始对其进行探索和理解。深层地下蕴含的水量相当可观。在全球范围内,地下水库的淡水数量是所有河流、湖泊和沼泽中可用淡水的100倍。这些水体的年龄从7岁到20亿岁不等,它们正被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因为它定义了深层地下生命的位置和范围。我们现在知道,深层陆地表面是1万亿简单(原核)细胞的家园,这是生活在广阔海域中细
据外媒报道,有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反物质——正电子撞击地球的频率要比预计的高得多,确切原因无法得知。宇宙射线由能量极高的粒子组成,因此能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地球。正电子在这些粒子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它们从何而来?如何产生?我们还无法确切得知。更令人困惑的是,在2008年,位于地球轨道的帕梅拉(PAMELA)卫星探测到了数量超乎寻常的高能正电子。对于这一异常现象,天文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说:一是来自脉冲星等天体物理源;而是来自暗物质粒子的衰变。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墨西哥HAWC(High-Altitude Water Cherenkov)伽马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以验证这些过量正电子是否来自脉冲星等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能利用超强的磁场将带电粒子以强射束的形式抛出。当脉冲星自转时,
据外媒报道,直径5公里的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将在今年的12月17日,在相当近的距离上掠过地球。位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康德波罗的联邦大学的专家们追踪了这颗小行星的飞行轨迹。这个小天体此前也已经被美国宇航局归入“潜在危险小行星”行列。根据预测,这颗小天体将在12月份抵达距离地球仅有大约1000万公里的位置,从宇宙角度来说,这是非常近的距离了。观测显示这个小行星的直径大约5公里,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大小的一半左右。但有一点比较特殊,这颗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将使其在近日点位置时,比其他任何已经命名的小行星更加靠近太阳。另外,3200“法厄同”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一点还在于,它似乎同时显示出小行星和彗星的特点。在此前
据外媒报道,国外有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增加地表反射力,来使地球降温的“太阳地球工程学”。科学家可以在平流层中释放某种能够反射阳光的物质,就像给地球戴上了一副巨大的墨镜。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用巨大的太空镜实现这一点,但需要耗费惊人的财力与物力。科学家更可能会向地球偷学一招: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硫被喷入空中,形成可以阻挡阳光的气溶胶。假如科学家能够人为向空中喷撒二氧化硫,便可阻挡光线,帮助人类达到气候目标。但情况远不止这么简单。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温骤减,欧洲度过了“没有夏天的一年”,引发了严重的食品短缺。而在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中,科学家从多方面证明了大量硫磺对地球的影响将弊大于利。该研究团队主要考察了在大气中喷撒硫磺可能对北大西洋的风暴造成的影响
霍金经常发布各类关于人类命运和地球命运的预言,最新一则霍金预言2600年地球变“火球”的消息也引发了众多关注。据报道称,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2017球探足球比分WE大会上做出“预言”称,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将会急剧上涨,到2600年,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人类需寻找宜居星球。霍金认为,若想摆脱这场灾难,人类必须寻找下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而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则是最佳之选。霍金同时呼吁投资者支持他的“Breakthrough Starshot(突破摄星)”项目,该项目正是涉及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之旅。霍金称,“突破摄星”项目的飞行器在光速下要20年才能
本周早些时候,一颗小行星(2012 TC4)与地球“擦肩而过”。尽管这次造访有惊无险,但如果你认为这颗小行星威胁已经消失了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基于当前路径的预测模型,2012 TC4 会在 2050 年再次上演与我们的地球“近距离接触”,它甚至可能在 2079 年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欧空局(ESA)的 Rudiger Jehn 表示:“今天我们已经得知它不会在 2050 年撞上地球,但届时它可能会偏离,并最终在 2079年撞击地球”。2012 TC4 的轨迹本来就有些难以预料,所以 2050 年的这一次造访,才会更加引发大家的担忧。目前,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大约为 1/750万(合 0.13%)。毕竟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和一座房子差不多,
据NASA消息,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20时07分05秒,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地点为我国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爆炸当量相当于540吨TNT,比2014年的锡林格勒事件(450吨)略强。由于空爆高度不足40公里非常低,因此有陨石在未燃尽前就落到地面的可能性。小行星相对地球的速度为14.6千米/秒,空爆高度只有37公里,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图源:NASA中文微博)据澎湃新闻报道,当晚一颗疑似掉落的“陨石”,划破了漆黑的夜空。随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的网友刷屏称,他们疑似目睹了一颗巨型“陨星”照亮夜空的奇观。当时在大理古城的马萨说,当晚大理古城因多云天气无法赏月,却被突如其来的亮光照如白昼,他们以为不明物体掉落在丽江,后看朋
和《质量效应:仙女座》游戏中人物的使命相同,现在科学家们也一直努力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好消息是,随着太空望远镜技术不断进步,人类找到地球2.0只是时间问题。2017年9月初,研究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经过计算发现,TRAPPIST-1星系周围7颗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水。TRAPPIST-1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现的一颗表面温度极低的红矮星,大小与木星相似。TRAPPIST-1位于水瓶座方向,距离地球40亿光年(长度单位,为9460730472580800米),算是我们的邻居了。天文学家是如何知道其周围的行星表面存在水的?太空望远镜能披露“其他地球”的更多信息吗?系外行星TRAPPIST-1周围的这7颗行星是利用中天法发现的。当系外行星穿越能在望远镜中观测到的一颗恒星时,恒星亮度会略有降低。
在9月1日,将有一颗大型近地小行星弗罗伦斯与地球擦肩而过,最接近地球时,距离仅有700万公里。这项观测结果是由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以及近地天体广角红外线探测望远镜获得的,目前,科学家分析小行星“弗罗伦斯”的直径为4.4公里。这是本世纪观测到的最大近地小行星之一,它接近地球时的距离相当于18个月地距离。预计“弗罗伦斯”下一次近距离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500年左右。据悉,这颗小行星是1831年3月澳大利亚赛丁泉天文台发现的,以弗罗伦斯的名字命名,用于纪念现代护理的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金星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最新研究表明,远古金星表面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形式,金星也不像现在那样炽热。科学家指出,金星存在厚云层和浅海洋的时期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巴黎-沙克雷大学研究人员运行了金星早期数十次模拟实验,发现早期金星像现今一样存在大量二氧化碳,金星表面将充分降温,足以存在液态海洋。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行星》杂志上。模拟实验显示,如果有充分的云层覆盖,金星仅需地球海洋质量的30%,便能形成浅海。与地球相比,金星自转速度较慢,其自转一周相当于116个地球日,这正是研究人员考虑进行模拟实验的原因之一,同时,他们还添加了其它一些因素,例如:二氧化碳指数、太阳热量、金星表面水资源,以及之前研究关于金星形成的相关数据。研究小组指出,我们模拟了金星与排气大气层交互作用下,外部1-D岩浆海洋(
埃塞俄比亚的达纳基尔凹地的绰号为“通往地狱之门”,位于三个构造板块的三重交界处,被非洲和亚洲分割开来,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通常认为,没有生物能在这里生存。据报道,在这个贫瘠的地狱里,探测生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嗜极微生物在达纳基尔凹地中安家的证据。不知怎么,生物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不小的功绩。但研究人员得面临高热量以及滑入酸池的威胁。在达纳基尔的任何时候,都需要戴上防毒面具,因为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和燃烧的氯蒸汽会产生令人窒息的气体。研究人员计划了几年的时间才敢勇敢的去采集样本。在两块分开的地方发现了生物。其中一个是在酸池,它的pH值为零,是一个新的极端微生物记录。这是迄今为止,在发现生物的地方中最酸的地方。事实上,这是一个极端的地方,仅仅称这些有机体是“
假设在太阳变得更“温暖”之前,人类活动依然还没有完全摧毁地球,太阳所激发的热量同样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活居住。长久以来,科学圈内有个观点,当太阳的温度给地球造成严重危险的时候,那么太阳系中的冰冷行星将会加热,从而变得足以生存。然而不幸的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偏差,如果想要寻找下个地球就必须要进一步的冒险。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Jun Yang带领的行星气候研究小组,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英语:Nature Geoscience)上的最新论文中,使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太阳变热之后那些冰冷行星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本期望能够适合生命生存的木卫二(Europa)和土卫二(Enceladus)并不足以融化成为支持生命发展的海洋。数据显示,需要融化木卫二的能量需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