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天文学家2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迄今最古老的一个“太阳系”。它诞生在宇宙的“黎明时分”,至少5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项发现说明,类地行星的形成遍布宇宙的几乎整个历史,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新的线索。1月30日报道法媒称,根据一项新研究,天文学家发现了已知最大的“太阳系”,巨大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行一周需要近100万年。法新社1月27日电称,科学家们此前一直认为这是一颗自由浮动的孤独行星,并无“归属”。现在,他们已经将它与约1万亿公里以外的一颗恒星联系起来。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这两颗星在协调运动,而且它们到太阳的距离都是大约104光年。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尼尔·
电影《星际迷航》中使企业号星舰的舰员在一个地点消失,并立即出现在另一个地点的传送装置让人印象深刻,它从未像现在一样与人类如此接近。据西班牙《阿贝赛报》1月27日报道,一支由美国珀杜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设计出了迄今为止首个传送活体微生物内部量子态的计划。在寻找传送活人的方法的过程中,这项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进展。研究员李统藏(音)和尹璋琦(音)提出的方法是使用机电振荡器和超导电路来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研究人员还表示,他们计划创造一个“薛定谔的猫”理论所阐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微生物可以在同一时间身处两地。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一个假想实验,其内容是:把一只猫关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还有装着毒气的容器和包含一颗放射性粒子的实验
科学家复活水熊虫据英国《独立报》1月17日报道,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复活了冰冻30年的缓步动物(俗称“水熊虫”)。这些缓步动物是1983年在南极洲发现的。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低温生物学》杂志上。据报道,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一个卵子和一个活体动物复活。两星期后,这个活体动物开始移动并吃食。这个卵子又产了另外19个卵子,其中孵化成功的有14个卵子。研究者称,这些孵化出的新生幼仔并无缺陷和异常。1983年,科学家们在南极洲的苔藓植物中发现这些缓步生物,之后它们一直被隔离并保存在零下20℃的环境下,2014年5月科学家们将其成功解冻。虽然早先也有研究人员成功复活了冰冻9年的缓步动物,但日本科学家的这次研究第一次成功将冰冻了30年的缓步动物复活。
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武器袭击的日本近年来却在核研究方面走得很前面也很坚决。近来,日本科学家合成了第113号元素备受国际关注,因为这种元素具有钚的特点,但却能够散发出更强的放射性。因此很多人在担忧这种新元素未来将被制造威力更大的核弹头。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生导师Martin Poliak表示,研究者曾预测过113号元素的出现,但就目前的表现来看,这个新元素并不稳定。因此,研究者对于113号元素的真实属性仍不能完全掌握。但有观点预测称,如果有一天第113号元素被投入使用,那么只能是核电甚至武器领域的制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认为多元宇宙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个观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支撑。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认为,宇宙在138亿年前的大爆炸之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时空,那么我们可以从大爆炸中得出哪些不同的意义?斯坦福大学的俄罗斯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认为,多元宇宙是之后创造出的新名词,在其他宇宙中的物理定律或许与我们的宇宙不同。 也有科学家认为多元宇宙是个炒作的理论,并不像量子物理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那样被世人所接收,但多元宇宙的正在动机来自我们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探索,通过一些数学模型,科学家发现宇宙必须永远膨胀下去,进入无序扩张状态中。如果是永远膨胀的宇宙,那么多元宇宙是其后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阿兰-古斯认为早期
迄今发现的最小黑洞,质量为太阳的3.8倍,那么最大的呢?现在已经有天文学家计算出了黑洞所能达到的最大质量:500亿个太阳。 英国Leicester大学的天文学家Andrew King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发表报告称,黑洞通过吞噬周围的气体尘埃吸积盘而成长,但极端大质量的黑洞会导致吸积盘的不稳定,会使得气体和尘埃塌陷形成恒星,逃逸出黑洞的引力,黑洞没有东西可吞噬后将会停止增长。 当然他也指出,宇宙浩瀚不可想象,难免也存在“超级怪兽”,仍然可以通过吞并附近的超大质量黑洞而变得更庞大。 PS.虽然黑洞自身的确是“黑”的(看不见的),但宇宙中的黑洞却不是无迹可寻的,黑洞可通过强大引力吸积附近的物质在它周围发光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创新型程序,它能够识别视频录像里的谎言。据新闻门户网站Lenta.ru报道。 新型测谎仪并不需要与人体进行直接接触,它可以对测验人员的手势和语言进行分析,并测试出其中75%的谎言。 科学家为创新型软件提供的测试材料是120个在实际法律程序中得到的视频录像。程序开发人员解释说,直接参与诉讼过程的人说谎性质与志愿者的说谎性质不同,他们说谎的动机是歪曲事实。 视频上显示了证人和被告人的证词。根据法院的宣判结果,专家们无疑已经确认了其中说谎的一方。在此之后,科学家对这些人的姿势(头部、手部、眼睛和嘴)和话语进行破译。 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资料系统化,并将它嵌入到应用程序之中。在获得这些数据之后
美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的瞬时超距作用可能真实存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制造成对的光子,并将其发送到不同的位置上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该实验与荷兰代尔福科技大学的结论更加精确,科学家认为实验创建了纠缠态的光子,其中一个光子的偏振状态与另一个存在关联。这个结果证明瞬时超距作用可能真实存在。1964年,科学家约翰-贝尔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试图对爱因斯坦的瞬时超距作用进行解释,并排除隐变量的干扰。但是这个实验并没有取得进展。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一篇论文指出,量子纠缠态或是真实的,光子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出现的纠缠态之间存在关联。实验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实验室,科学家在距离较远的房间设置了光源和探测器,距离在一百米以上。光源负责释放出成对光子,探测器用来监测,科学家认为两个纠缠态光子被创建后,随机探
近几周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导致恒星KIC 8462852光线发生奇特变化的原因。有人提出,这可能是某种外星人的超级建筑,如类似戴森球的物体所引起的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有两颗不同形状的行星在环绕这颗恒星运转,从而导致光线的变动。这个非同寻常的“结构”距离地球约1480光年,天文学家利用卫星对其进行了探测,目前已经排除了外星人所造物体的理论,认为它“很可能是一个自然现象”。不过,天文学家依然未能解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恒星光线的奇特变动。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这一神秘的现象。2009年,天文学家注意到KIC 8462852恒星出现“形状不规则、不定期的亮度变化”,与通常行星经过恒星前方导致的亮度变化很不相同。从那时开始,开普勒太空望远
极光在地球上,也算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美景了。通常,这种自然现象只能在南北极或非常接近南北极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这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在巨大的吸引力之下,太阳释放出的带电粒子偏离轨道,撞向地球的磁极,从而形成这一炫目多彩的现象。然而在火星,要想形成这一壮景可并不容易,因为火星没有地球这样全球性的磁场。但这并不代表火星的磁场已经完全消失,科学家在火星的南半球发现了一个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缺口,在古代,这是一个磁场活动非常强烈的地区,并且在今天依然没有完全消失。这也就意味着,火星并没有完全丧失捕捉太阳带电粒子的能力,因此在某些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在火星上依然是可以看到“极光”这种自然现象的。而我们都知道,根据NASA最新公布的理论,火星上曾经是有大气和大量的地表水存在的,大约是在37亿年前。而地
日本早稻田大学今天官方宣布,正式取消STAP细胞论文作者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学位。早稻田大学方面透露,小保方提交了修改后的论文,但校方认为仍未到达能通过博士学位审查的标准。小保方因宣称发现“万能细胞”出名,但后来其论文被认定造假,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导师也因此自杀。小保方晴子是日本细胞生物学家,曾服务于理化学研究所(RIKEN)。2014年1月,她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世界首例有效制作STAP细胞的论文,引发轰动,被视为首位女性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的有力人选。但随之而来的是诸多质疑,尤其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保罗·诺福勒等美国学者,他们声称论文中有2张照片疑似造假。迫于压力,小保方申请撤销了论文,但拒绝承认作假。7月份,早稻田大学宣布,尽管小保方的博士论文&ldq
科学家可能发现了宇宙大爆炸遗留的神秘亮点,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一些奇怪的亮点被认为是平行宇宙的证据之一,这或者是它们之间碰撞的痕迹。这些信号来自微波背景辐射的数据,大约在大爆炸发生后的10万年,科学家建议其他宇宙的物理学可能与我们不太一样。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发现的新结构来自完全不同的宇宙,如果这一发现成立,那么宇宙就有许多版本存在。加州理工学院的Ranga-Ram博士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后遗留的信息可以揭示我们的宇宙是否是唯一的,欧洲空间局发射的普朗克望远镜已经绘制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在图中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斑点,形成于大爆炸之后的数十万年。科学家认为这就像两个气泡发生了碰撞,在对方的外表面上留下了一个印记。遗留下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证据,当第一个原子开始形成时,大爆炸的辉光就留存在背景辐射中。背景辐射为
在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报道,他们的实验据说可以证明量子力学最根本的理论之一:远隔很远距离的物体可以瞬间互相作用。这一发现是对古典物理称为“定域性定律”(locality)的基本原则又一打击。其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只能被它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代尔夫特大学的 研究,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公布,进一步证实了一个爱因斯坦曾经公开拒绝的想法。他说,量子论必须承认“幽灵般的远程效应”,他也拒绝接受“宇宙可以表现得如此奇怪,如此明显地随机”这一概念。互相分离的粒子可以被完全“纠缠”,其结果是,无论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测量一个粒子几乎同时会影响到另一个。爱因斯坦对这一说法更是嗤之以
据外媒10月10日报道,好像有点实用?美国两位医学专家日前在夏威夷发现一种“神秘蘑菇”,据说让女性闻到就会触发高潮,但对于男性反倒毫无效果。专家表示,这种蘑菇的外表呈现亮橙色,气味并不好闻,为何会导致部分女性高潮?他们仍在探讨其中原因。《IFL SCIENCE》报导,美国两名医学专家哈乐戴(John Halliday) 和苏尔(Noah Soule) 发现这种蘑菇,它们生长在火山熔岩附近,由于当地传说“闻这种蘑菇会高潮”,于是他们决定一探究竟,邀请一些自愿者来测试。哈乐戴和苏尔找来了一些男、女志愿者,并要他们对着蘑菇吸气,结果发现至少有一半的女性达到高潮,对应到男性却是毫无反应。两人将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并根据蘑菇的型态与化学性推测:这种蘑菇可能含
这是两种已灭绝的蝙蝠物种,其名称分别为类树鼩古蝠和海思亚古蝠,它们也是已知的最早期蝙蝠。此次被研究的两种古蝠曾经栖息于如今德国境内的一片热带森林中间的湖泊沿岸。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往往能够掌握已灭绝生物的许多重要特征,如骨骼、牙齿、爪子、毛发、皮肤、器官等。但是,还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那就是如何知道已灭绝生物的颜色。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已灭绝生物化石的显微结构,寻找其中隐藏的色素,首次明确了两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所研究的对象是两只蝙蝠的化石。这是两种已灭绝的蝙蝠物种,其名称分别为类树鼩古蝠和海思亚古蝠,它们也是已知的最早期蝙蝠。科学家通过分析两种古蝠化石的显微结构发现,两种古蝠的
俄罗斯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一种350万年“永生”细菌,并在其适应性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有望实现人类益寿延年的梦想。这种名为“杆菌F”的细菌发现于西伯利亚永冻土中,至今已存活350万年。科学家表示,已经解开这种名为“杆菌F”的细菌细胞的DNA秘密,并努力研究分析其基因特征,以探究其在西伯利亚永冻土中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图中显示的是试管中的杆菌F。这种杆菌最初于6年前被发现,发现地为萨哈共和国猛犸象山古老的永冻土层。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梦想着找到一种“仙丹”,吃了可以永葆青春,长生不老。近日,俄罗斯秋明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发现了一种350万年前的“永生&rdq
你可能认为狗对猫憎恶是无理取闹,一旦狗遇到猫便会本能性追赶,将它们驱除自己的领地。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大约1850万年前猫科动物进入现今北美洲大陆导致40多种犬科动物灭绝消失。最新动物化石样本分析显示,1850万年前猫科动物进入现今北美洲大陆,最终对该大陆生活的远古犬科动物带来毁灭性灾难,导致40多种犬科动物灭绝。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远古猫科与犬科动物进行食物竞争,而不是气候变化,最终使40多种犬科动物灭绝消失。该研究报告负责人、瑞典哥德堡大学生物和环境科学系达尼埃尔-西尔韦斯特罗(Daniele Silvestro)说:“通常我们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事实上基于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与不同食肉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更为关键。”目前,这项研究
恒星际航行是未来人类需要面对的发展瓶颈,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恒星际航行,就能够实现太阳系之外的殖民。不过恒星际航行需要先进的动力系统,来自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学教授菲利普-鲁宾构想了一种定向能推进系统,利用激光驱动航天器,前往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定向能驱动的速度还挺快,20年之内就能够抵达。激光定向能推进技术,高功能激光可在短时间内加速星际飞船。利用激光作为航天器动力的想法已经获得美国宇航局项目资助,这是一个潜在的由科幻小说变成现实的科学技术。美国宇航局前不久确定了15个先进创新概念技术,旨在让科幻变成现实,激光定向能驱动就是其中一例。菲利普-鲁宾认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研发出先进的动力系统,来推动我们的探测器,这是进行星际航行的重要一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学教授菲利普-鲁宾构想的方
一组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已经找到证据,支持宇宙未来将在一场“大撕裂”中灭亡的理论——时间大约是在220亿年后。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得到一组新的数学方程,其结果支持宇宙的大撕裂理论,即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并最终被撕裂。马塞洛·迪兹康茨(Marcelo Disconzi)博士对英国《卫报》表示:“大撕裂理论认为,最终甚至是那些组成物质的基本部件也将相互分离。你将会看到所有的原子都被撕碎,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惨烈的结局。”大撕裂理论最早是在2003年被首次提出来的,科学家们通过对遥远的超新星进行研究来判断这一灾难性理论是否是的确可能 发生的。该理论若要成立有着几项前提,其中一项是宇宙必须持续膨胀并不断加速,从而最终将
一颗能黑洞有多重?根据科学家的观测表明黑洞的质量可从数倍太阳质量到数亿倍以上,近日来自大型毫米波与亚毫米波阵列对一个遥远的星系中央黑洞进行了观测,发现其质量达到1.4亿倍太阳质量。这个巨大的黑洞位于遥远的棒状星系NGC 1097中央,科学家发现由于该黑洞的存在,星系内部的恒星形成受到了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银河系中央黑洞质量仅为400万倍太阳质量,相比较而言,银河系黑洞弱爆了。科学家发现NGC 1097星系距离我们大约4700万光年,因此通过观测黑洞周围的恒星运动来推算黑洞的质量。在跟踪黑洞周围天体中,科学家对围绕其运动的分子气体进行计算,发现NGC 1097星系内的黑洞质量达到1.4亿倍太阳质量。位于NGC 1097星系黑洞周围存在两种气体,成分分别为氰化氢和甲酰基阳离子,它们与星系内环境发射的相互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