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寺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古色古香的大雄宝殿?是不怒自威的百丈金身?还是香案上看起来就很美味的贡品?
这些恐怕是人们心目中对寺庙全部的刻板印象。不过,二十一世纪都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社会生活不断日新月异,烧香拜佛作为社会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怎么会落下呢?
在今天,科技的力量让你根本就不会遇到想要略施功德,却忘记带钱包的尴尬场面——多亏了功德箱一体机,一家一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佛祖的功德,也要捐得像模像样。
而如果把眼光再往东放一点,在涉过那片海后,我们会发现,信众占据国民总数超过46%,同样身为佛教大国的日本,不仅做到了佛教与时俱进,甚至还走在了“科技进步”的前沿。
如果说十八世纪是蒸汽的时代,十九世纪是电的时代,二十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那二十一世纪就是航天的时代。航天时代的寺庙跟着开到了外太空,通过现代的卫星通讯技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信众都可以使用手机向卫星里端坐着的大日如来进行祈祷。
图源:京都醍醐寺官网“宇宙寺院”计划
而在地面上,也有着科技含量不亚于“宇宙寺院”的存在。在少子化严重,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日本,僧人们开始利用起了日本软银机器人公司开发的“Pepper”人形机器人,让它在超度仪式中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Pepper”机器人看起来像一个圆头圆脑的小沙弥,确实挺合适这份工作。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雇佣真人需要24万日元,而租一个“Pepper”机器人只需要5万日元。
其实,让“Pepper”机器人辅助超度早已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能干的事情早已不是敲木鱼和播放诵经音频这么简单。在今天,京都高台寺的机器人“Mindar”,由于内置了人工智能,它已经可以向信众和观光客们讲述《心经》了。据说,听过“Mindar”讲经的游客会感觉自己心灵受到了温暖的抚慰,或许他们已经成功“遁入智瞳”了。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日本的寺庙再干出什么类似的事情,似乎都不足为奇了——我本来是这么想的,直到我看到了这个:
虽然之前日本僧人们的做法已经堪称是“放飞自我”,但与无人机载着会发光的佛像进行飞行表演(注意看,后面还有女仆在敲木鱼)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段由京都龙岸寺发布于11月26日的视频,展示了在一年一度的龙岸寺“超十夜法要”活动中,8尊放置于无人机上的小号菩萨像,正绕着中间的大号释迦穆尼佛像飞行的表演场面。据龙岸寺的僧人说,此举意在通过现代科技,为观众模拟典故“阿弥陀佛接引图”中的场景。
当然,这个表演还远远称不上不完美。整个表演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无人机飞行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把僧人们诵经的声音都盖过去了。
但老实说,我也很难想象有人会在如此炫酷的RGB光效浮空飞天佛面前,还能抽出心思去听后面的僧人诵了什么经、讲了什么文。所以,这只能算是个无伤大雅的小瑕疵。
并且,由于室内无法接收到GPS信号,无人机的所有行动都是通过编程控制的,难度不小。这也是为什么相关人士都在庆祝这场表演的圆满完成。
龙岸寺僧人三浦耀山的推文,他制作了表演中用到的佛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表演中用的是大疆生产的“RoboMaster TT 编队飞行套装”——看来,佛法无边,但还是有“疆”的。
实际上,“超十夜法要2023”的这场“接引”表演,并不是龙岸寺的第一次尝试。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利用“RoboMaster TT 编队飞行套装”进行了一次类似的表演——只不过,中间那尊制作精良的“释迦穆尼佛像”,可能在当时还没做好。
2022年表演时的照片
并且,龙岸寺的无人机“接引”表演本身,其实也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沉淀。在早期版本的表演中,由于技术限制,他们只能做到3台无人机的编程飞行。据说,他们最终打算使用25台无人机,把《阿弥陀佛接引图》中的25位菩萨完全地展示出来。
这样的行为,确实和我们印象中需要遵守清规戒律的僧人形象不大一样。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龙岸寺属于日本佛教中的“净土宗”,这个宗门本身就是以戒律宽松而著称的。除了龙岸寺以外,曾经因为把寺内供奉的圣观音菩萨和马头菩萨画成二次元美少女而著名的治宝山净泉寺住持林志宏,同样也属于“净土宗”。
除此之外,创建了“Kissaquo”乐队的海禅寺副住持药师寺宽邦,属于临济宗;把B-BOX和《心经》结合起来的平成院副住持赤坂阳月,属于曹洞宗;在佛堂举办电音DJ蹦迪的照恩寺住持昭仓行宣,属于净土真宗。这些都算是戒律比较宽松的宗门。
当然,也不是所有僧人都是这样的。在日本,仍有不少僧人和我们印象中的僧侣形象一致,但正因为遵守戒律,他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以至于现在提起日本僧人,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这种不怎么严肃的形象。
有端联想
不过,“不严肃”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这种“不严肃僧人”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情绪价值。
与上面提到的众多寺庙住持一样,龙岸寺的住持池田龙法,同样也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无人机“接引”表演,他还在龙岸寺组织了很多类似的新奇佛教活动。
出现在自办宣传杂志封面上的池田龙法
比如,上文提到的龙岸寺僧人雕塑家三浦耀山,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还负责在龙岸寺经营一个名为“佛佛部”的佛像雕刻兴趣社团。除了传统的雕刻技术,他们还会采用3D打印机等新工具。“佛佛部”的一些作品被放进扭蛋机里,成了龙岸寺的知名纪念品,甚至有卖断货的情况出现。
再比如,池田龙法还乐于组织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为了不让活动的气氛过于严肃从而使交流变得困难,他特意采取了一种类似于“女仆咖啡厅”的形式来举办交流活动。日语的“女仆”(メイド)与佛教用语“冥土”谐音,这个交流会因此被取名为“冥土喫茶”。
实际上,正是在前面的“接引”表演中出镜的敲木鱼女仆“くーたん”向池田龙法提出了“冥土喫茶”的创意。为了表示对活动的重视,她特意去正式的法衣店定制了这套由佛教法衣工艺制作而成的女仆装。
在此之前,“くーたん”还只是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雕塑系的学生。在龙岸寺学习雕塑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佛教产生了兴趣。现在,她不仅因为“冥土喫茶”成了龙岸寺的一员,还考取了宗教学的大学院修士(相当于国内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更进一步地研究艺术与宗教。
“くーたん”并不是唯一被吸引而来的年轻人。池田龙法的做法,让很多人慕名前来龙岸寺,并因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像上文提到的“超十夜法要”,就是几年前由一名就读于京都艺术大学的学生提议的。
作为一个艺术节性质的活动,除了无人机“接引”表演,年轻人们还可以在“超十夜法要”上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观看偶像爱豆们表演。池田龙法不仅大方地把寺院和殿堂借给他们作为活动场所,还参与了整个活动的统筹和协调。当然,这很辛苦,但池田龙法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寺庙的作用是把佛教作为一种体验传达给大家”他如是说。
在江户幕府时代,“寺檀制度”令每个日本人都被登记在附近的佛教寺庙名下(有点类似于基督教的“教区”),佛教的存在贯穿了他们生活的始终。在明治维新以后,“寺檀制度”被废除,佛教寺庙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以至于今天不温不火的状态。
对这样的现状,池田龙法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佛教文化不改变,佛教就无法融入现代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人们不会再在家中配备佛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僧人直接相连的时代。通过这些看似有些“奇葩”的新方式,池田龙法正在重建人们与寺庙的联系。
在今天,佛教依然有用。佛教寺院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依然能为人们提供非常重要的情绪价值。时代变化很大,但现代人对这些情绪价值的需求没有变。在一方心灵的净土中得到休憩,这对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佛教来说,如果用故步自封的态度,去被动地让人适应,那么自然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如果与时俱进,以一种年轻人喜欢的姿态出现在现代生活中,倒是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正所谓“小乘渡己,大乘渡人”,这么看来,池田龙法举措之中的佛教意味,其实还挺浓厚——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