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ROOT

2024-06-26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ROOT

原创投稿

评论:
非洲也有自己的好莱坞

    最近,我迷上了看非洲电影。

    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那种五个黑人男性围着一个白人女性的非洲电影,而是正儿八经由一群土生土长的非洲黑人,自导自编自演的,真正属于非洲本土的“大片”。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事情还得从上个月我给阿姨王丽老师提的那个奥德彪语录选题说起。自从我在抖音上看过那些离谱的黑人拉香蕉二创后,大数据就默认我对非洲黑人兄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各种标题中带有奥德彪的视频,开始在我的推荐列表中不断出现,包括但不限于奥德彪做发型、奥德彪开大卡车、奥德彪打猎等等。这些视频在配以AI创作的搞笑文案和那首经典的口哨歌《Caravan》后,总能带来一种独特的诙谐幽默感。

    不过,其中最颠覆我对神秘非洲大陆认知的,还得是奥德彪们花费200美元低价手搓出来的特效动作大片。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先放一段样片给大家开开眼。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这段长达十几秒的短片,被抖音上的AI作者们称为《攻占纽约》,是目前抖音上热度最高的非洲电影之一。它讲述了几位非洲黑人兄弟搭乘用美图秀秀抠图制作的纸板直升机,远渡大洋攻占纽约时代广场的故事。中途,他们还经历了被半截大本钟跟踪导弹追杀,又被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用中国功夫化险为夷的惊险遭遇。最后,在比五毛还便宜三毛的低质特效加持下,黑人兄弟用炮火轰炸了纽约,全片结束。

    如此简单明了的剧情,加上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和我上小学的表弟都能轻松做出的特效场面,却意外让不少观众感到上头。之后,我又去找了更多类似的非洲电影来看,发现它们无论是从选题、拍摄还是演员表演上,都一个比一个逆天,一个比一个有乐子。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还是上面那架仿佛纸糊的直升机,它可以说是这类非洲电影中的常客,每当导演需要一些特效大场面时,画面中总会准时出现它的身影。强大的防御系统能让它在低空撞击各种高楼大厦后,始终保持毫发无损,关键它还有着相当高的生活实用性——闲置的时候,当地非洲人一般会用它的原型骨架来晾衣服。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而同样是驾驶载具,非洲人的赛车技术也可谓一流。他们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紧张刺激的追车戏,多机位的快速切换,加上演员投入的表演和两毛特效制作的撞车动画,你很难说这不是未来非洲版的《速度与激情》。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除了这些特效“大场面”外,非洲电影里总少不了长段的枪战和打戏。

    前者中,往往会出现大量靠木棍、纸板、水瓶等生活废品手搓的枪械模型,配合廉价的飙血特效和枪械开火音效,共同组成一幕幕让人看了就忍俊不禁的帮派火并戏码。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后者则明显受到鼎盛时期香港功夫电影的影响。据说每个非洲电影团队里,都有一个曾远渡重洋来中国少林寺学过几年功夫的黑人武术指导。在他们的带领下,非洲娃娃们从小勤学苦练中国功夫,一来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防身,二来可以隔三岔五去剧组跑个龙套赚点生活费。久而久之,非洲大陆上的功夫小子们就越来越多,各种招式——不管是乌鸦坐飞机还是猴子偷桃,都能给荧幕前的观众耍得有模有样。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在此基础上,非洲电影人对作品题材的选择,实际也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包容开放且紧跟世界潮流。

    就拿下面这部非洲版《蜘蛛侠》来说,虽然它的特效和打斗略显粗糙,画面也糊到像是用你家老房子的门锁拍出来的……但你一定想不到的是,片中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其实是位反派。在经典英雄救世的故事框架下,导演这一反常规的设定,为影片带来了更多深层的哲学思考,前提是你的大脑得能说服你的眼睛坚持把电影看完。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相比之下,另一部非洲翻拍科幻电影《终结者大战异形》,就纯粹是为了给非洲观众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幻视觉冲击。在这部电影里,你能看到黑人版终结者和异形间充满血浆和爆炸的暴力美学式打斗。中间有几个镜头,甚至让我一度产生了在看《黑客帝国》的错觉。果然,非洲兄弟还是实在的,一部电影里给你塞了三部好莱坞电影的内容量。就这,最后人家还把决战的舞台搬到了太空中,让我差点以为主角要变身奥特曼拯救地球。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不过,我个人最期待的还是这部《艾塞克忍者》。虽然影片目前还未上映,但预告里面出现的忍术土遁和穿墙术,确实拍得还挺像回事儿。加上更高清的画面,说明在追求拍摄质量这件事上,这两年非洲兄弟们确实也付出努力了。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除此之外,在找素材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真人皮套版非洲《金刚》,和没有特效妆只能靠阴间灯光营造恐怖感的非洲版《活死人之夜》。怎么说呢,就你能从这些影片的道具和服装上,明显感觉到导演和幕后拍摄团队已经尽力了,但如果你不告诉我这些是正儿八经时长一小时以上的电影的话,我更可能会下意识认为它们是某个非洲黑人部落私下搞的Cosplay大赛。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但就是这些质量普遍落后全球电影工业发展水准半个世纪的非洲电影,一直以来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地方,都有着很高的人气。而且,大家也并非只把这些电影当电子榨菜来看,因为实际上它们诞生的背后,还有着无数非洲电影人坚持十多年的追梦之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个在油管上名为“瓦卡莱坞官方(Official Wakaliwood)”的非洲电影账号。它的背后,是一家名为“雷蒙”的乌干达电影公司,坐落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郊外的贫民窟瓦卡里加。它是乌干达境内首个本土电影公司,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非洲电影公司之一。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公司的首部出圈电影《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被誉为乌干达的第一部动作片。其在油管上的播放量,目前已达到惊人的950万次,国内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7.9分(虽然评分人数只有不到五百人)。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文章开头提到的“攻占纽约”片段,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片头,中间我也引用了一些该片的其他片段,比如黑人耍功夫和直升机炸大楼的画面。不难看出,如果单论电影的特效水准,那么《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的确只是一部普通到有些猎奇的作品。而且,如果不配字幕观看的话,外国观众大概率也无法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因为它从头到尾的剪辑都非常跳跃,剧情上也缺乏合理的过渡,角色塑造更是单一,愣是看一群黑人在画面里阿巴阿巴讲着当地语言,然后举枪互射,偶尔再来点功夫打戏,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但配上字幕后,整个影片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一方面,你会发现它所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复仇故事,中间还夹带了不少主创团队对乌干达国内社会问题的诚实反映与洞察,算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本片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拥有一段完整的评论音轨,这段音轨由“瓦卡莱坞”的核心成员之一——影像技师Emmie负责配音,风格主打搞怪和不正经,你能在其中听到他时不时开个黄腔,或是以非常浮夸的语调、节奏和笑声来为电影加料。经过他声音的润色处理后,原本略显乏味的故事情节,也就有了一种独特的趣味性,即便观众不得不忍受辣眼睛的特效,但最后还是有不少人坚持看完了影片的结尾。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而这个创意,自然要归功于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兼摄像——伊萨克·纳布瓦纳(Isaac Nabwana),他是整个“瓦卡莱坞”的一把手,也是瓦卡里加贫民窟里,第一个把拍电影作为自己人生梦想的人。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频道的头像就是导演本人

    在纳布瓦纳人生的前三十年里,他对电影其实一无所知。直到外出打工的表哥,在某天给他带回一盘香港功夫电影的碟片,他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电影这个充满想象力和趣味的内容载体,并立志要自己拍电影,还要让乌干达的电影走向世界。但在当时贫穷的乌干达,别说拍电影了,整个国家里正经看过电影的人,估计也没几个。可纳布瓦纳一直没有放弃梦想,他报班学习了六个月的电脑,回家后从旧货市场淘了一台N手录像机,又东拼西凑了一台图吧老哥都大概率看不上的垃圾电脑,自此迈上了他的导演之路。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过程当然是艰辛的。没钱请演员,他就动员贫民窟里的年轻人和他一起拍电影;没钱出外景,他就把电影的多数取景都选在贫民窟附近,剩下的就靠家门口支起的绿幕来代替,完事后只要在网上找一张背景图贴上去就算出过国了;电脑存储性能跟不上,他就拍完一部删一部,并把所有卖片所得都投入到给演员发工资和升级团队设备上。如此激烈地压缩成本后,他的成名作《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最终只花费了200美元就制作完成了。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不久之后,纳布瓦纳拍电影的消息也在乌干达国内成了热门新闻,他的身边开始聚集起一批热爱电影的精兵良将。除了前面提到的影像技师Emmie,他的麾下还有担当武术指导且会点中国功夫的演员Charles Bukenya、善于“变废为宝”的道具大师Bisaso Dauda、统筹后勤的制片人兼化妆师Harriet Nakasujja,以及为了跟他合作拍电影,专门卖掉美国房产跑来乌干达,还给纳布瓦纳提议多拍点“黑人打败白人”剧情的美国人阿兰·霍夫曼尼。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得益于他们的帮助,“卡瓦莱坞”出品电影的质量,相较当初纳布瓦纳一个人单干时,确实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除了《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外,他们还在2015年拍出了另一部备受国内外观众好评的电影《黑人坏蛋》——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复仇故事,在延续前作夸张特效与搞怪风格的同时,拥有了更复杂的叙事、更缜密的动作戏设计,以及更国际化的视野。该片上线油管后,也为频道迎来了不少新粉丝,一些国外的主流媒体和电影评奖单位,也开始关注到这个来自非洲乌干达的小电影公司,并邀请他们去国外放映他们的电影,参加各种电影节活动。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而抛开这些鲜花和赞誉不谈,“卡瓦莱坞”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其实在于每个参与拍摄和制作电影的当地民众,都能全心投入到创作电影的乐趣中。他们并没有多专业的演技,也没有多精良的拍摄设备,更没有因为拍摄电影而摆脱贫困,但每个人都乐于在摄影机前展现自己的表演欲望,将拍电影当成日常的一种球探足球比分方式。即便他们的作品在一些所谓学院派的电影人面前,可能从来都是不入流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将作为拍摄场地的乌干达贫民窟,塑造成心中的精神乐土。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卡瓦莱坞的演员用面粉将自己全身涂白,模仿迈克尔·杰克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近十多年里整个非洲大陆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非洲,除了乌干达有“卡瓦莱坞”外,加纳有“加莱坞”、尼日利亚也有“瑙莱坞”,三者的电影几乎保持了相同的制作模式——即劣质的特效加上不专业的演员,以及天马行空的不入流剧本。抛开影片质量不谈,其中尼日利亚目前已经成为整个非洲大陆上电影产量最大的国家。光是2020年一年内,其产出的电影总量就高达2599部,远超印度宝莱坞、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电影产量第一的国家。相比之下,乌干达和加纳的电影产业则起步较晚,它们更多是迫于尼日利亚电影的文化入侵,才选择开始拍摄自己的本土电影。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但归根结底,在这些非洲国家的电影从业者中,像纳布瓦纳这样纯粹是因为热爱电影才选择踏入这行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对从小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中的他们来说,电影给他们插上了放飞想象的翅膀。即便他们这辈子再怎么努力,也拍不出比肩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但能短暂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终究不是什么坏事。

    好消息是,如今纳布瓦纳和他的“瓦卡莱坞”成员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影迷的支持。他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拍摄和剪辑设备,还能出国给自己的电影办巡演,各种奖项目前也拿了不少,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非洲,黑人花200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特效动作大片”

    这样看来,未来某天我们在国内影院的大荧幕上,看到这些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特效动作电影,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