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男子沉迷网游十年离世 临终称真有意思
- 来源:楚天都市报
- 作者:不死鸟
- 编辑:ChunTian
唏嘘
“这些账号就是摇钱树”
王刚至死未说出游戏账号密码
王刚被葬到了村里的墓地里。一块墓碑,记录的是这个年轻生命最后的归宿之地。
记者在王刚家看到,在武汉的10年里,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家里能找到的他最后的照片,是上高中时他在天门中学的留影,再往后,就是本报记者5月9日在天门市人民医院病房里拍到的他和母亲在一起的照片。
王道洪说,家里几乎没有留下儿子的任何物品,大学时的课本,他一直没有带回来;身份证也丢失了,而且在派出所里查不到换证的记录;剩下两张银行卡,不知道密码,没有身份证也不能挂失;剩下来的东西,就是20多个游戏账号。
曾有人发短信,要求购买这些账号,王道洪也想为儿子治病筹点钱,但他和儿子商量时,却当场被拒绝。儿子尽管讲话都艰难,但还是坚决地说了一句话:“这些账号就是摇钱树!”
王道洪说,儿子把这些账号看得非常珍贵,一直到最后都没有透露过密码等信息。而现在,随着王刚的去世,这些游戏账号,也成为了被尘封的“遗产”。没有人知道如何启用它们,而且王道洪自己,也不清楚这些账号到底有什么用处,即使在记者跟他做了详细的解释之后,他还是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处理这些账号了。
本人短暂自述、网友唏嘘回忆
还原王刚十年“游戏人生”
楚天都市报讯 首席记者钟楠 本报记者陈倩 戈昊怡
“游戏终究是游戏,不要沉迷其中,除非你本身就是一段数据……”——网友“龙鳞の伤”
王刚走了,带着十年“游戏人生”的伤痛。
十年,对于未满32岁的他来说,占到他人生三分之一的历程。而这十年,又恰恰是他人生中本应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这十年,他究竟怎样度过?他是怎样一步步滑入“网游”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一病不起?这是我们,也是无数读者一直关心的问题。
回家之后,一直处于病危中的他,连呼吸都很困难,不能,也不愿详细说起自己的经历。连日来,记者一直在不断追寻,至昨日,终于通过他本人的短暂自述,家人回忆,网友介绍等方式,大致拼接出了他这十年的人生经历。
王刚就是从这个家门里走出来的,但他回来时已经病入膏肓
他看起来曾很健康
网友“宁不空”在网帖中称,2005年左右,他在一个“游戏论坛”中与王刚相识,当时王是一个游戏论坛的管理员,是“三国战纪”高手。
根据王刚本人的回忆,他因沉迷网游,2001年从武汉某大学肄业后,短暂归家,后又返回武汉,因为找工作不顺,身上所带数百元花光,沦落到找昔日同窗借钱度日的地步。2002年春节,他竟然在母校一寝室中度过。因为心理压力巨大,他不愿也害怕和家人联系。
从2002年起,他在天门一老乡的介绍下,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周边,以收购旧书为业,收入微薄,仅够勉强度日,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2006年,持续了4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经常出入这些高校周边的游戏厅和网吧,将大量时间放在了一个名为“三国战纪”的网络游戏上。
2006年—2008年,王刚在卓刀泉附近一个游戏厅打工。网友“林间小盗”2006年通过游戏论坛与王刚成为好友,经常相约见面。“林间小盗”回忆,那时的王刚身体看起来还很健康,腼腆内向,两人见面,除了谈论游戏之外,王不愿意谈论其他的话题,也很少提起自己的经历。
他为游戏与好友断交
有一件小事,让“林间小盗”记忆深刻:2007年的一天,王刚合租屋中的好友,因在闲谈中说起“不能靠玩游戏过一生”类似的话语,致王刚大发脾气,竟然当即从合租房中搬出,与该好友断交。“林间小盗”回忆,2008年6月,王刚开始接触“地下城与勇士”这个游戏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很少见面了。王刚最后一次出现,是在2009年10月的一天,因为那时武汉开始实行登记身份证上网,他提出要借“林间小盗”的身份证,结果遭拒,此后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网友“宁不空”称,2010年11月,游戏群里有人说王刚气管炎犯了,有点重;今年春节时,王刚找他私聊,借钱,想在春节买套新衣服;本月1日,王再次向他借200块钱,称7月后还,说一定要帮他。
直到本月10日,网友们通过网络看到本报相关报道才了解到:王刚曾在一家有沙发的网吧里,夜以继日地“熬战”了7个多月,直到病入膏肓,凄惨返家。这时,他们也才了解到王刚一直讳莫如深的身世,及十年离家不返的经历。
不应仅仅停留于沉重的叹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陈咏
王刚走了,社会的关注和救助,来得太迟,最终没能将他从死神手中拽回来。
三十而立,一朵本应灿烂绽放的生命之花黯然凋逝,让人扼腕痛惜。父母守望的灯塔依然亮着,迷途的孩子却永远回不来了。痛失爱子的二老,白发萧索,肝肠寸断,其母亲更是卧病在床。
我们不忍看到生命这般枯萎,更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背后。
王刚之死深刻地告诉我们,原来,沉迷网游、终日混迹网吧,不仅不利于成长,而且真的可以丧命。
对现实的逃避,网络里的呼风唤雨,或许能得到些许心理慰藉。可十年的时光,一个个日日夜夜,都消耗在空气污浊的网吧,个中的理由恐怕只有王刚自己清楚。从统计资料看,15—35岁年龄段的初发“肺结核”患者中,80%的人经常上网吧,其中有过半的人是经常熬夜的“网虫”。
对于王刚之死,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一声叹息。他以生命代价警醒世人,网瘾之毒堪比毒品。虽然网瘾控制,靠个人自觉,但不能不说与网吧经营者的惟利是图和有关部门监管缺失不无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甚至是“注射”毒品的更可怕杀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网吧严禁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严禁网吧通宵营业,但敢于冒此“大不韪”的网吧仍有不少;同时,大量的黑网吧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上网者的身心健康。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再次显得刻不容缓。
但愿王刚之死,能唤醒那些沉迷网吧的孩子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但愿王刚之死,能激起网吧经营者的良心自责和监管者的职责自问。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