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麦当劳成为流浪汉的“家” 温暖干燥有剩菜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Sophie周
- 编辑:Sophie
香港一家麦当劳,无家可归的人在此过夜。
“穿上你的鞋!穿上你的鞋!”“这里不是你家,赶紧起来!”清晨,丁新峰(音译)在清洁工的叫喊声中醒来。
《纽约时报》写道,当丁新峰睁开双眼,时已破晓,这一夜,他在北京市中心一家24小时的麦当劳店中度过。
丁新峰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桌上吃剩的食物,还有装饰的餐厅标语。其中一条用英文写道:“每天早上起来,对今日将要发生的美好心怀期待。”
丁新峰并不懂英文,但他说喜欢这张桌子,充满暖意,桌子位于麦当劳的一角,多年来,他把这里称作家。
在诸如北京、香港、东京这些地方,每个夜晚,都有一群并不显眼的人,他们被城市的庇护中心拒之门外,被家人嘲笑,这群倒霉透顶的人渴望找到一座灯塔,可以提供温暖、干燥的场所供他们睡眠,而这座灯塔,来自美国企业——麦当劳。
文章称,白天,人们在麦当劳中举办生日派对、书友会,而当餐厅里的音乐戛然而止,楼梯被拖干,这里成了生活最底层人们的天堂,他们抓起吃剩的汉堡包和薯条,抢占最适宜睡觉的位置。
文章称,这群人有个特殊的称号,叫做“麦当劳难民”,他们总会在太阳升起时消失,推开店门,走进拥挤的人群,些人会在离开前掏出一把塑料梳子整理梳妆。
香港一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餐厅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了一个温暖和干净的落脚点。
11月的一个早晨,寒风在门外呼啸,丁新峰的麦当劳“家”中挤进了学生、拿着象棋的退休老人,还有红着眼睛的街头巡警。他开始围绕着这群人,寻求施舍。
“我们祖上从明代起,便以乞讨为生,”他说,“我是家族的第十九代人,在我死后,中国就没有乞丐了。”
一个男人给了他张报纸,一个女人给了50美分,一个年轻女孩给了他薯条。
丁新峰随后回到座位上,打开报纸,开始研究彩票模型。
文章称,其他餐馆可能会将他们踢出去,麦当劳却对丁新峰这样的流浪汉给予了普遍的拥抱。中国大陆有2200家麦当劳连锁店,超过一半都是24小时营业。
在中国,麦当劳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塑造社区形象,建造明亮时尚的餐厅,调整菜单适应当地口味。除了汉堡和薯条,北京的麦当劳还销售芋头派和豆奶炸面包。很多餐馆也成为社区机构,象征地位、清洁,是学生党、商务会议和休闲聊天的聚集地。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