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事焦点 > 新闻详情

《爵迹》口碑差郭敬明崩溃:我死了才不会喷?

时间:2016-10-08 19:53:30
  •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skylark
  • 编辑:豆角

对于向来被视为“精明商人”的郭敬明,他的解释和回应是,CG特效超越物理规则的局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摄影机运动的轨迹和拍摄方式、物质和演员的状态永远不可能用实拍达到。尽管今天技术还有限制,但不断的探索和突破,它的意义是超越极限的。至于把名演员制成动画人偶充气娃娃么,郭敬明说,这么大的成本投入,虽然是很有理想很有意义的事,但如果没有这些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给投资方吃定心丸,是没有人肯投资的。

电影上映前,他发过一条自嘲的微博,说“我姓郭,又不姓锅”,这种“凡事都怪郭敬明”,以及大批不喜欢他的人在没看电影的情况下直接开骂打一星多少还是让他有些委屈。不过这次他说“比《小时代》好了,不是所有人都骂了,也有不少媒体和影评人看到我们真的在努力,为中国电影做的那些有意义的事。”

《爵迹》首日排片率位列当日第一,但电影上映三天后,已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湄公河行动》赶超。3天2亿元的票房,郭敬明并不满意,“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不至于很糟糕。”不过,大概也是由于票房未达预期,在记者询问影片是否有续集时,郭敬明否认了《爵迹2》进入制作的说法,并表示,会不会继续拍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

澎湃新闻:《爵迹》小说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在改成电影的过程中,取舍和改编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郭敬明:电影呈现的已经比小说的世界观小很多,原作里面主线人物就有三四十个之多,电影只取了了很少的几个人物,但是以一部电影时长来讲,很难容纳小说的架构。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删减,即便是现在呈现的电影也比最初剪辑的160分钟版本删掉了很多内容。减掉了40分钟,对导演的表达来说原本可以承载蛮多东西的。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可惜的。

在处理上我们简化了支线的情节,把人物的命运尽可能往一个地方汇聚,选择了原著里最后大家都到了永生岛的这样一个情节,这是最方便人物的汇合。

澎湃新闻:《爵迹》中间有很多刻意卖腐的段落和设置,是怎么考虑的?其实是可以预想这会成为观众的“槽点”,可以看作是导演的一种迎合吗?

郭敬明:不是刻意去卖腐。其实跟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师傅徒弟中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教你所有的本事,有一天我死了你就继承我的衣钵或者地位、权利,用东方的眼光看,这种关系其实并不稀奇。只是我们又多赋予了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灵犀的意义。以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固定地划分为爱情、亲情、友情,好像讨论什么感情都离不开这种界定,但是《爵迹》中王爵和使徒,有各种各样的身份设定,有异性、有同性、有兄妹、有父女,而使徒和王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第四种感情,唯一属于他们,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这是一开始就设定的。本身奇幻的世界,就是需要你去创造专属于那个世界里的东西。在《爵迹》创作里,我也尽可能去赋予这种独特性。

澎湃新闻:目前看来挖了很大的坑,后续对这个坑怎样去填的设想是怎么一个规划?

郭敬明:如果有机会希望把这个电影可以往下拍,但是CG制作特别特别麻烦,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时间都需要投入特别大。我从做《小时代3》开始筹备。《爵迹2》还没有进入制作阶段,还要看我后面的工作以及市场的需求。

澎湃新闻:拍这部电影,对你来说和拍《小时代》相比有什么样的成长?

郭敬明:《小时代》是我导演初期阶段的一个总结吧,已经过去了。我才三十几岁,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只能拍《小时代》那样电影的导演,尽管那个系列有它的成功之处,也还是有很多投资人来找我希望我再拍类似的电影。如果真的为了票房,我再拍个《小时代5》,投资又小又快,上映就把钱赚了,那也不是我的追求。

探索CG技术,突破的是物理规律的限制

澎湃新闻:《爵迹》的追求现在看来完成的怎么样?

郭敬明:最大的欣慰就是我们真的把这个片子做出来完成了。我们开始做《爵迹》的时候,全球有很多CG电影都面临困难,到现在还是挺难的,所以我们也没有考虑太多考虑很长远,想着还是先迈出第一步来试一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东西。之前我们自己经常开玩笑说这个片子可能会完成不了,做不出来,达不到想象中上映的标准。但这个幕后团队还真的是挺拼的,我真的很为他们骄傲。

澎湃新闻:全球各种CG电影的实践看来都性价比不高,为什么还要做这种尝试?

郭敬明:CG是想象力的突破,画面,人物的状态,在真实的实拍中其实很难做到的视觉感受CG可以做到。这也是CG电影的魅力,它没有局限了,任何你想做的,突破想象的地方都可以去实现,也可以无限制地追求。它和实拍电影两者要挑战和克服的东西不一样,但实拍电影中有些东西可能是你永远都无法克服的,一些演员的状态,达不到就是达不到;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就是没有办法那么自由,它可能是违反物理规则的。但是CG是一个纯虚幻的东西,摆脱了现实的限制,技术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可能有些东西你现在做不到,但是你去探索、去研究 ,它总有一天是可以达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不同。就像前沿科学实验室里试验,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你得去做。

澎湃新闻:片子的特效庞大而复杂,之前也没有做过相关的事情,作为导演又必须是领导者,但可能团队中每个人都比你更懂特效,你怎么去掌控这个团队?

郭敬明:跟整个团队磨合了很久,技术的部分当然是他们比我更懂。但我们是互补的。做技术的人不懂电影的语言,不懂表演、镜头、灯光,分不清焦段的层次、轴线、剪辑的逻辑、镜头的匹配、镜头的对称数量,这些基本的问题他们是不知道的,技术上要问他们。技术团队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但他们不能做艺术的创作,那个是导演在创造,艺术上的东西还是我在表达。

澎湃新闻:怎么看待故事和特效的关系?

郭敬明:故事跟技术互相辅助,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技术去辅助的,只要去拍就好了。但是人类的想象力那么大,还有一部分突破想象力的故事是需要技术去辅助。《阿凡达》、《地心引力》、《复仇者联盟》这样的东西,必须依靠技术去帮助表达。但是纯技术是没有意思的,像看科教片一样。

因为不喜欢我而觉得作品垃圾,本身也很狭隘

澎湃新闻:《爵迹》写在2009年前后,当时没有连载完,后面你还会出版新的《爵迹》的书,和五年前相比觉得自己有了怎样的成长?开始连载的时候你把《爵迹》形容为自己出道十年一个证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作品来证明?

郭敬明:倒不是要证明什么吧,就是我自己本身喜欢这个题材的作品,在《幻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了,一方面是没有时间,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那个时候能力不够去写一个更有质量和想象力的奇幻题材,也思考了很久。《爵迹》和《幻城》相比,它的整个世界观已经庞大、复杂了很多了,我也是希望自己年龄能力各方面都更成熟一些的时候能交出不一样的作品。

现在又重新投入写作,我觉得自己的文字会更成熟,心态会更稳定。以前年少时会有更多比较不稳定,甚至疯狂的情感表达。但是现在会比较内敛,也去掉很多以前常常被大家提到的郭敬明标签式的东西,比如华丽的辞藻、繁琐的描写,现在文字风格也渐渐归向直白有力的表达。

澎湃新闻:电影现在有很多争议,有很多骂声不是针对电影本身而是针对你个人的。对于这种“郭敬明的原罪”,你会觉得委屈吗?

郭敬明: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没有人会不觉得委屈吧?但是这种事你遇到了太多次之后,你也只能渐渐习惯了。而且我本身不是一个愿意去做过多辩解的人,我只能好好做自己的工作,把每部小说、每部电影都尽目前最大的努力做好,希望每次都是比之前有进步的,设置一些目标都尽力去达成。外界的评判,舆论,或者社会的风气,很难顺着你的意愿去改变。后来我也不太放在心上。

澎湃新闻:和你合作的团队,其实也背负了这一部分的负能量,是不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有些不公平?

郭敬明:如果真的抱有这样的心态,因为不喜欢我个人而觉得整个团队或者是跟我有关的作品都是垃圾,所有人都糟糕,那这样的人本身也非常狭隘,那这儿可能不是我的问题,这个可能是他们需要去克服的问题。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