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事焦点 > 新闻详情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高冷” 成果实用

时间:2017-10-03 16:15:31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NT
  • 编辑:newtype2001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高冷” 成果实用

资料图: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丁肇中。

197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与美国物理学奖伯顿?里克特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美籍华裔朱棣文与克劳德?科恩-坦诺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与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现象”,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琨因在光学通讯上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惯走高冷范!

“上帝粒子”是啥?引力波能获奖吗?

诺贝尔物理学奖离我们的生活到底远不远?1908年,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得以拍照留下多彩的生活记忆;1956年,美国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半导体和发明晶体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让我们有机会用上电脑和手机。

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和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相关的例子,但很多时候,获奖的物理学理论听起来都有点高深莫测。实际上,得奖最多的物理学研究领域是有点“高冷”的粒子物理学,该领域已有34人得奖。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高冷” 成果实用

两位科学家因成功预测“上帝粒子”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较为著名的,要数2013年两位物理学家因预测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奖。普通人可能会好奇“上帝粒子”的称号从何而来,原来是因为希格斯波色子是62中基本粒子中最后一种被证明存在的粒子,它极为重要,此前又十分难寻觅,才被比喻为“上帝粒子”。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高冷” 成果实用

图为一张典型的超新星遗迹资料图。

此外,去年获奖的“拓扑相变”理论听起来也是十分“高冷”的理论,让很多人“望而生畏”。2013年的“宇宙加速膨胀”和2002年“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在普通人眼里,也都异常神秘和深奥。

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又会青睐哪项深奥理论和发现呢?有报道称,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预测,“引力波”会成为今年夺奖热门。究竟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哪家,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