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正义使者
2020-01-03
经历了一周五天的学习或工作后,周末的两天总是弥足珍贵。做什么,成了头等大事。
于是我们给你带来了一份“周末虚度指南”。打算每周都给你推荐一些,我们用来虚度周末的游戏、或别的什么。希望你可以有意义的“虚度”这个仅属于你的周末。
这周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是《空がまた暗くなる》,来自于RCサクセション,这是一支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摇滚乐队,期间经历过数次的人员变动,而这首《空がまた暗くなる》,已经可以说是乐队末期最后的几首作品之一了。
而主唱忌野清志郎用自己略带嘶哑的嗓音,唱出“长大成人了吧,拿出勇气来”的时候,想必你一定会注意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肆意流泪的孩子了。
就在前几天,二零一九年的最后几天,“木大”老师问起来一个问题,你们这一年来都通关了几款游戏?
几款?我数了数,发现一只手绰绰有余。通关的没几款,不少游戏都是玩一半儿烂了尾,而我又是个游戏隔了太长时间不玩就捡不起来的人,于是在“木大”老师的问题结束后,我又把Baba Is You给捡起来了。
如果说我去年的个人年度游戏有哪些的话,那么Baba Is You一定位列其中。
Baba Is You很简单,从玩法到画面,都像极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游戏——就那些一句话可以把规则解释清楚,然后让你一路打通关的游戏。
“推箱子”这一概念,可以笼统的概括Baba Is You的基础玩法,毕竟在游戏中,你要做的也只是推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来完成游戏而已。但如果说仅靠一个“推箱子”,就想让Baba Is You在玩家群体口味愈加刁钻的当下,获得一片赞誉的话,那怎么说也有些玄乎了。
而一切的重点,就是Baba Is You的核心玩法Baba Is You了。
对的,我没有写错,你也没有看错。Baba Is You的核心玩法就是Baba Is You。这没什么问题——如果你玩过的话。
这是一个很难去简单解释清楚的核心玩法,但只要你看到游戏画面的那个瞬间,你就能明白我到底在说什么。
“Baba Is You”代表了你可以操控Baba——就是画面上那个白色的不明生物进行移动,而“Flag Is Win”就代表了触碰到黄色的旗帜即可获得胜利,其他的文字描述也都代表了相应的字面意思。
而这些看起来像是游戏规则一样的单词,都是可以被Baba推动的。
你可以随意改变这个游戏的规则,比如将“Wall Is Stop”给推动错开,那么原本不能通过的墙壁将会变得畅通无阻。
如果将单词组成“Wall Is Win”的话,那么只需要触碰无处不在的墙壁就可以直接获得胜利。
你看,Baba Is You就是这样一款游戏。它充满了惊人的创意,让每一次通过关卡的你都赞叹不已,它用最基础的规则、最简单的引导,让你将游戏规则视为无物,然后又用无数更加具有想象力的关卡让你沉溺其中。
所以,朋友们。这个周末,不来和Baba一同展开一场,让你对自己的智商有个清楚认识的冒险吗?
“没问题!抽根烟,没问题!”就是我的周末虚度指南——腰乐队。
平时的网易云推荐列表充斥着古典民谣,金属摇滚以及琼和迪伦,所以这声干嗓子扯出来的“没问题”格外留我耳朵,碰到这种歌我会选择性跳过再加句我操,说不定还会发个朋友圈吐槽。
“比如这首突如其来的野狼Disco”
但“没问题”让我误以为是某次聚会录音,这种录音世间绝无仅有,即便在相同地点相同人物和相同时间,也不会上演相同一幕,删了总是不好的,所以这首六分钟的《今夜还吹春风(The Wind Is Blowing Tonight)》就侥幸逃过一劫。
“没问题”后就是段像在KTV里录的音,外加几句南方对白,接着是几个老爷们对现场仅存的麦克风乱嗨。在乱嗨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挺容易产生共性,当完全忘掉这个世界时,人和人的距离最近。
听完以后我确定这歌即便不是在KTV录的,也是在KTV拿的灵感,甚至能听到麦克风倒在桌子上几个人的闲聊,和包厢开门时刺耳的歌声,不知道娄烨听到这首歌,会是什么心情。
好奇心让我耐着性子听完了这首歌,好奇心让我点开了歌手简介,发现他们的大名叫Kidney腰乐队。
好奇的原因可能是是我对唱歌的恐惧感,是单纯的,简单的害怕说出声音和唱歌。我可以画画写字,唯独唱歌和语音我是抵触的。看到电话会犹豫,希望对方能发个信息,刚认识的姑娘发来语音,看到了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我也会打段字儿“以示尊敬”。
人越长越大,许多内在特性也在逐渐疏离和极端化,小时候不敢唱歌,长大了可能干脆不去唱歌。当你有了选择权,也就可以选择逃避,许多面对可以解决的问题,此时再去面对,留下道伤痕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若即若离的安全感告诉我除非人不得已,否则一逃到底,是挺弱的。
点开他们的其他歌,标题大多来自于电影。什么《世界呢分钟(Minutes in the world》等等,心想这大概是群小镇里自认文艺的青年,要不然他们不会把每首像歌不是歌的作品特意加个骚气的英文,比如散发着地摊烧烤味的腰乐队和前面带着港资情调的Kidney,这点共性支撑我继续听了下去。
把他们的歌当一段声音,说成歌和其他乐队可没得比,他们的演唱技巧确实不好。不喜欢他们的地方是爱唱政治,除非是单纯的调侃,否则唱政治总给我一种无知无能无为和怨天尤人的感觉,我比较讨厌这点,而这个异突让注意力回到了窗前。
上海仲冬的冷风呼啸过玻璃,耳膜上骚来了钢琴和公交提示音交织的《Song Of Seagouls海鸥之歌》。平时我会说这是暴殄天物还是别的什么,对公交提示音还是钢琴来说都是如此,不过在今天这种文土结合的风格倒有点耐听。
今天还有工作要忙,最后就用这首歌里刚唱的的一段词儿当个结尾:“是时候了,年轻人,放开嗓子唱,把我们的痛苦和爱情,一齐都泻到纸上,不要背地里不平,背地里愤慨,背地里忧伤。”
说不上是推荐吧,只不过最近下班后打牌,已经成了我休闲活动的一部分。不出意外的话,周末在外溜达一圈后关上门,一边看直播一边自己打牌,就能度过一个自闭且愉快的夜晚。
市面上的打牌游戏,可以说是多的不能再多了。除了“老而不僵”的《炉石传说》、圈子内自娱自乐《游戏王》,连新出不久的“百闻牌”都是一时间风头无两。听说最近《万智牌》也打算出国服来挤占国内市场,颇有些“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
但我最近一直在玩的卡牌游戏,听名字你肯定不会觉得陌生,但真说打没打过,我相信大部分玩家都只是云来当梗玩。这就是很多网友口中,遇事不决就先来一把的《昆特牌》。
熟悉《巫师3》的玩家肯定知道,昆特牌本来是《巫师3》中附带的一个小游戏。但我们都清楚“小游戏往往会成为游戏本体”这么一个常识,因此昆特牌就成了诸多“杰洛特”们,不去寻找希里的理由。而CDPR也是趁机将昆特牌单独提取出来制作了一款独立端游——《巫师之昆特牌》。
我是在2017年接触的这款游戏,但是2年多过去,如今的《昆特牌》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更不用提与《巫师3》中的原版昆特牌相比。
为了方便移动端的引入,《巫师之昆特牌》不仅将原来的三横排改为两横排,还规定了每排只能最多放8张牌的限制(老版昆特单排数量无上限)。并且制作了6大阵营,每个阵营各6个不同的领袖。
《昆特牌》的规则很简单:一场牌局分三个小局,采用三局两胜制。判断胜负的条件同样很简单,就是比双方卡牌点数的大小。但是简单直白的规则实则暗藏乾坤,光是三局两胜和打牌时的先后手决策,就足够大佬们写出不少长篇大论。
想要在三言两语中,将《昆特牌》的规则悉数讲清实属一件难事。但感兴趣的玩家不妨亲自上手体验两把。说不定就会遇见不少弃坑几个版本的“遗老”玩家。
但《昆特牌》最好的一点,还是随机性没有《炉石传说》那么夸张。不存在一张“尤格萨隆”就能翻盘或者被翻盘的情况。说实话,输一把昆特牌,最气的不是手气不好,而是自己为啥犯蠢要那么打。
然后一边研究卡组一边骂骂咧咧地打下去,一个愉快的夜晚就这样结束了。
整体而言,《叶问4》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功夫片,武打戏维持了系列一贯的水准,值得功夫片爱好者们一看。
如果问我《叶问4》最大亮点是什么?那必然是李小龙的惊艳亮相。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对《叶问4》的贬低,因为这是真实的历史背景。
但艺术需要合理虚构,《叶问4》的主线故事就是不折不扣的虚构。叶问本人并不曾去过美国,李小龙拜师叶问的时候,叶问已64岁高龄,人老不讲筋骨为能,这时的叶问是怎么也不可能有太强搏击能力的。
《叶问4》所讲的时代背景又是真的,核心词是中国功夫的传承、发展、创新。中国武术近代衰微,直至李小龙后才再次迎来辉煌,而李小龙的武术理念正是传承自叶问。比如,叶问不限制弟子学习别家拳法、注重实战、对大众开班教学,这些理念对李小龙日后的发展影响致远,电影中也对此有所展现。
在《叶问4》中,叶问所代表的老迈的旧功夫时代,已逐渐跟不上新时代的变化。不管是缺乏实战、创新的美国华人街武师被一一击败,还是叶问最后艰难打败对手,留给观众的感触是心疼,更是不甘。心疼老去的前辈仍在苦苦坚守,不甘于如果是李小龙,定能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因为我们知道,李小龙能做到。即便新影迷不认识李小龙,就在影片的开头,李小龙在一场巷斗中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对手,展现出的搏击实力也足以令人惊叹。
而这就是《叶问4》的基调,带着旧时代落日的余晖,呼唤着即将席卷而来的巨大风暴。希望留给了后人,前人迎来落幕演出。站在承上启下的角度,《叶问4》可能要过些年才能得到更为客观的评价。
站在叶问本人的角度,这部电影将叶问的格局写小了,即便让他去了本不曾去过的美国,打败了不曾交手过的对手,但这些虚构的经历流于表面,而对其本人历史贡献的部分讲述略少。另一方面,电影里虚构的父子情让叶问更加亲切,可能很多人的父亲身上都会有叶问的影子,这一点又是艺术合理虚构的魅力。
不管你是喜欢甄子丹的叶问,还是喜欢陈国坤的李小龙,又或者喜欢干净利落的功夫片,《叶问4》都值得你花费周末的时间走进电影院一看。
这游戏很适合周末玩,它全程只有4个多小时,只要你不去纠结那些S评价和极少数难度较高的挑战,花上一个下午,你就能通关了。而且它就像白金自家的《猎天使魔女》那样,玩起来不会迷路,大体上可以称为线性。可探索内容也有,但一者它数量少,二者,即使你不去碰,通关以后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
而且,《合金装备崛起:复仇》不难。当然这里的“不难”,不是指它没有深度,而是说即使你在键盘上放只猫上去,撒些猫粮,猫也能蠕动着身子胡乱地搓出些炫酷的连招来,对玩家非常的友好。
它深度当然也是有的。尤其是它的“忍者跑酷”和“斩夺系统”,即使放到2020年的动作游戏当中,我认为也会被许多评测者和玩家单独拎出来夸一通。“忍者跑酷”是这么回事,玩家移动的同时,能按住另一个键,来进入“忍者跑酷”模式。这之后,角色的移速会提升,若身边有子弹飞来,角色就会自动挥舞刀剑,来弹开子弹。同时,若角色途径一些障碍物,玩家无需下达额外的跳跃指令,角色就会自行以高速翻越障碍。
以ACT游戏来说,《合金装备崛起:复仇》在部分战斗场面的地图设计上,还是比较立体的,有点像《异界锁链》的弱化版。后者围绕立体的地图设计了许多有关游戏机制的解谜内容,《合金装备崛起:复仇》没做这类的解密,“忍者跑酷”就在保证了地图规模的基础上,砍掉了那些可能会干扰玩家游玩节奏的操作,非常的赞。
再一个,它的人设很酷。主角雷电就不用多说了,它的形象完全可以被一些网游拿去做成系列皮肤。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没什么苦大深仇的,和会让玩家落泪的。总之爽,就够了。
最近,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们都在讨论各自喜欢的卡牌游戏,有买了《游戏王》实体卡,准备周末酣战一场的,有沉迷《巫师之昆特牌》无法自拔的,有焦急等待《万智牌》开放测试资格的。而我,则和其中几位老师一起,沉迷起了一款名叫《阴阳师:百闻牌》的卡牌游戏。
之所以选择聊一聊“百闻牌”,可能是因为作为一名很少接触卡牌游戏的玩家,“百闻牌”相较前面提到的几款卡牌游戏,更适合我这样的新手。
首先吸引我的一点是“百闻牌”强大的声优阵容和立绘水平。在这点上,玩过“阴阳师”系列的玩家应该都有同感。毕竟都是拿钱砸出来的东西。“百闻牌”光是在听觉和视觉上的体验,就比市面上的多数竞品强上许多。
其次,本作的对战机制也挺新颖,采用了卡牌对战加式神养成的玩法。单局内,玩家可以通过对式神进行卡牌强化,来持续提高其攻防属性。同时各种效果卡牌也让整个战局的形势显得千变万化,游戏对于玩家策略能力的要求,维持在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难度不会太高,比较适合平时不怎么玩卡牌游戏的轻度玩家。
当然,游戏的缺点也很明显。玩家的对局阵容受版本变化的影响会很大,常见的上场阵容终归只有那几套,版本强势式神甚至可以在对局中无悬念碾压对手。游戏的开包氪金也差强人意。
但总的来说,对于很多像我这样平时不太接触卡牌游戏的玩家,“百闻牌”的球探足球比分性还是不错的。无聊时候打上几局,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方式。
2020年的第一个周末,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也可以理解为我想给你们推荐一位名叫徐童的纪录片导演。
2019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天,我偶然得知了这个导演,随后在一切聚会结束回家后,我打开了这部纪录片,看完后就已是2020年。
这部纪录片名为《麦收》,是徐童导演在2008年执导的个人首部纪录片,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妓女在农村老家和城市炮房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麦收》
这部十年前的纪录片还有着很多其他角色,爱钱的老鸨、主角牛洪苗的同事们和各色嫖客,摄像机揭开了十几年前某种底层人民生活的遮羞布,使其暴露在聚光灯下。那些出现在镜头里,感受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的痛苦、无力和悲伤都被放大。
父亲重病,徐童问她“你想过父亲会死吗?”
我在B站观看了这部影片的删减版,观看过程中也难免去关注了些弹幕,主要观点有对记录内容过于真实表示的“还有这种事?”,担心被拍摄者隐私和个人权益被侵犯的“这导演真不地道!”,也有些明显能看出心理年龄并不高的言论,这些言论存在本身仿佛也很值得记录。
十分单纯的发问“导演当时帮助他们了吗?”
徐童导演的纪录片有被称为“游民三部曲”的“麦收、算命、老唐头”,这些名字听上去就很接地气,而那些被拍摄的角色更都是城市潮湿处不曾缺少的角儿——姿色平平的底层妓女、守着痴傻老伴的算命先生、幼年被强奸过的老鸨……
“95km”
将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人、事、物展现出来,正是人文纪录片的难能可贵之处,虽然这是一个美好的公历年第一个周末,但看些不那么“开心”的故事说不定也未必那么差。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