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确定演员阵容开始,迪士尼的真人电影《小美人鱼》,就注定会是一部饱受关注和争议的作品。
起用黑人歌手哈莉·贝利,饰演美人鱼爱丽儿的角色,无疑是本片主创团队做出的最大胆激进的决定,尤其是在原版动画电影的美人鱼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童年回忆的情况下,让黑人演员去饰演一名经典的白人角色,难免容易为影片招来非议。
加上这几年欧美影视行业里,有关演员种族和肤色的“政治正确”问题愈发严重,很难不让人将迪士尼的这次选角,与大环境的政治风向联系起来。
而最近,这部曾因选角问题而饱受争议的电影,再次因为一组片场照片的流出,成为了互联网上热议的焦点。
这组片场照所展现的,是小美人鱼第一次上岸,进入人类社会时的情景。照片中饰演小美人鱼的哈莉·贝利,藏匿在一辆人类的马车中,身上盖着一层粗布,只有脑袋和头发暴露在外,似乎是在观察着陌生的人类世界,在原版动画电影中,也有相应的镜头表现过这段剧情。
因为照片画质和拍摄场景的影响,演员的角色造型,看上去显得灰头土脸,加上本身黝黑的皮肤和一头棕黄色的头发,使得整张照片的氛围都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我们未来将在大荧幕上看到的小美人鱼。
很快,围绕这几张片场照片,国内外的网友们,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身处“多元文化融合”这一政治漩涡中心的国外网友们,迅速就此问题站成了观点极端对立的两派——一派认可,一派则是坚决地反对。
认可的一派表示,由黑人演员去饰演小美人鱼并没有什么问题,美国毕竟是自由的国度,任何肤色、种族的人,都应该平等享有成为真人美人鱼的权利。区区几张片场照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何况,认为这样的角色形象还算不错的网友,确实也是大有人在。
而持反对意见的网友,理由也很简单,真人版美人鱼和原版动画电影中的美人鱼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从新公布的片场照片来看,很多带着童年滤镜等待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表现出了对真人美人鱼造型设计的失望。显然它并没有做到对原著足够的还原,甚至演员连一头鲜红的秀发都没有。
国外网友们,还在网络上发起了名为“NOTMYARIEL”(不是我的爱丽儿)的话题活动,以此表达自己对这次真人美人鱼选角的失望。
在国内,网友们看待这一问题的态度,显然就轻松许多。作为大洋彼岸的吃瓜群众,加上从小对原版动画电影的童年滤镜,多数国内观众从电影选角确认的那一刻起,就没对这部真人版《小美人鱼》抱有多少期待。
这次片场照片的流出,更是被不少国内观众当成了乐子看待,纷纷吐槽这其实是在拍《疯狂原始人》。
显然,对于多数国内观众来说,接受《小美人鱼》由黑人主演这件事,难度确实不小。原因一方面是,哈莉·贝利这位演员本身的长相,与原版《小美人鱼》中爱丽儿公主的动画形象,不能说是差别巨大,只能说是毫无联系。相比之下,多数观众肯定更愿意接受类似下面这种,由AI还原出的真人美人鱼形象
另一方面,《小美人鱼》作为国内观众最为熟悉的迪士尼动画形象之一,童年滤镜的存在,也让多数观众一时无法接受,白人角色突然变成黑人的事实。
而几乎就在《小美人鱼》真人电影曝出片场照片的同一时期,迪士尼也终于敲定了真人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白雪公主的演员人选——曾主演过《西区故事》的拉丁裔女演员瑞秋·齐格勒。
消息一经公布,自然也是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同样,也是有人认可,有人反对。但可能是因为已经有了小美人鱼选角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网友们对这次白雪公主的真人选角,态度似乎变得柔和了一些。
反对的声音,自然还是集中在了演员的肤色问题上。虽然迪士尼这次没有再让黑人演员去饰演白雪公主,但拉丁裔演员的长相,多少和原版动画电影中“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黑瀑布一般乌黑亮丽的头发”的白雪公主形象,有着一定的差距。
况且,白雪公主作为经典的荧幕形象之一,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包括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内的多位白人演员,进行了演绎。虽然电影的口碑大多比较一般,但好歹在角色还原上,这些真人白雪公主的表现都还算不错。
而赞同这次选角的网友则认为,虽然瑞秋·齐格勒是拉丁裔演员,但演员本身从长相和演技上,倒也都挑不出什么问题。尤其是,她还曾经出演过迪士尼的多部真人舞台剧,在其中饰演过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的角色,从这些经历来看,让她来饰演电影版的白雪公主,倒也是合乎情理的。
瑞秋·齐格勒曾在舞台剧中扮演白雪公主
但不可否认的是,让黑人演员和拉丁裔演员,在荧幕上饰演早已被设定为白人形象的角色,对于看惯了这些角色的观众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奇怪。这些角色大多早已以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要想撼动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而观众们,常常更容易把这些颠覆传统的重新演绎,与美国目前广泛存在的种族、性别平权问题,联系起来。而将这一问题反映到影视剧行业中,其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电影出品方,会为了缓和这些矛盾,进一步强化美国的多元文化融合,而刻意在作品中搞出一些迎合“弱势群体”的“政治正确”行为。
这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提升影片中黑人演员的存在感。比如,直接选用黑人角色作为电影主角,再不济也必须确保影片的主演团队中,至少包含一名黑人角色。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给更多黑人演员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黑人角色在美国电影工业体系中的影响力,打破以往“白人至上”的固有观念。
曾经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最佳影片获得者——黑人电影《月光男孩》,就被普遍认为是,奥斯卡对影视行业“政治正确”行为妥协的结果。这部从导演到主演团队全部由黑人组成,只讲述黑人故事的电影,在当年成为了全球电影从业者们热议的焦点。
从影片正式被宣布入围奥斯卡候选名单开始,外界对这部电影最终能否得奖、得多少座奖的猜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在颁奖典礼的现场,影片甚至还因为获奖名单“搞错”的问题,而闹出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史上最大的乌龙之一。
这部电影在“关照”了黑人群体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另一个如今在欧美舆论环境下愈发受到重视的特殊群体——LGBT。电影主角兼顾黑人加LGBT的双重BUFF,可谓是博足了眼球,把能碰的欧美舆论敏感词,都碰了个遍,最终为这部电影博得了当年八项奥斯卡提名,捧回了三座奥斯卡小金人雕像。但本片无论是在国外的IMDB,还是国内的豆瓣平台上,获得的评价,都低于当时有望得奖的另一部热门影片《爱乐之城》,所以称其因为“政治正确”而受到特殊照顾,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如今,政治正确在欧美影视作品中,又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黑人,还是LGBT这样的特殊群体,都开始通过影视作品这一传播能力更强的渠道,向观众传达自己渴望平权的理念。从本质上来说,这当然不是件坏事,但当类似的情况,过于频繁且不分场合地出现在观众眼前时,当然也就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
不是什么类型、主题电影,都必须在其中加入黑人演员的戏份,也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必须有一个性取向特殊的角色。但如今的欧美影视行业,偏偏就采用了这种最简单省事的方式,强行去扭曲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造成“政治正确”在行业中泛滥的景象,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行业本身的发展来说,这都不是一个良性的举措。
影响最为恶劣的例子,恐怕就是前不久,英国电视台刚播出的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剧集《安妮·博林》了。这位历史上最为知名的英国王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在这一版的剧集中,被强行换肤成了黑人,由黑人演员朱迪·特纳-史密斯饰演。最终本剧在IMDB上,斩获了1.1的超低分,成为IMDB有史以来评分最低的剧集。
观众们为其打出低分的原因,显然就是因为影片展现出的过度“政治正确”。安妮·博林作为英国历史上最知名的王后之一,无论是从过往生平还是留存的画像资料来看,都是血统纯正的白人,结果平白无故地被后世出于“舆论宣传”的需要,强行换肤成黑人,这多少有些把观众当傻子看待的嫌疑。
真实人物的处境尚且如此,那么虚拟角色的命运,自然更加难以把控。即使是如今观众们最为熟悉的超级英雄们,也随时可能面临被“黑化”的命运。
早年不少漫画英雄形象,都有过自己的“黑化”版。无论是漫威还是DC,这两家美国超英漫画界的巨头,都曾经在自己的多元宇宙故事线,以及漫画的时间线重启作品中,将原本的白人角色替换成了黑人。比如,黑人版的美国队长、黑人版的超人等等。这些角色的设计,或多或少也都存在着一些“政治正确”的需要,但由于他们主要出现在漫画主线剧情的衍生作品中,所以观众对其的接受程度,还算是比较宽容的。
在漫画和电影中,猎鹰都曾担任过美国队长的身份
但当华纳宣布将推出真人版黑人超人电影时,不少观众一时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华纳官方还特意指出,本片将交由黑人导演执导,不免让观众对这部电影又多了几分担忧。虽然,影片目前还没有透露出具体的演员名单和剧本大纲,但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又会是一部,“政治宣传”目的大于实际影片价值的作品。
当无数观众还在怀念亨利·卡维尔版的大超时,华纳高举“政治正确”的大剑,无情地戳破了观众们的美好幻想。而作为一手打造了亨利·卡维尔版超人的幕后功臣,导演扎克·施耐德在聊到这部黑人超人电影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新版超人的期待。至于他是否是在为“政治正确”而背书,这点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隔壁漫威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虽然电影《黑豹》获得了不错的业内评价,但借此片冲击奥斯卡,还是被不少观众冠以了“政治正确”的名号。而诸如“玛丽·简其实是黑人”这样的“黑化”设定,也顺理成章成为了观众认定漫威存在“政治正确”倾向的依据。
其实,要想讨论国外影视行业泛滥的“政治正确”问题,必然离不开对“多元文化融合”这一国际大环境的思考。在如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中,来自不同种族、宗教信仰、肤色的人群,正在完成一次耗时漫长的多元文化融合,而看似并不算光彩的“政治正确”问题背后,真正展现出来的,是这些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长治久安,所不得不做出的,在国家文化、信仰等层面的纳新除旧。一个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人口构成极度多元化国家,想要容纳更多的种族、文化,就必须学会迎合来自这些“新国民”的需求,否则,他们不仅不会融入,还有可能成为扰乱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分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推行“政治正确”就是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最优解。让黑人去饰演白人角色,确实能短时间满足了黑人的社会认同感,但对于在这片土地上占据人口多数的白人观众来说,这一行为又造成了对他们的不尊重。
那么真正两全其美的办法,断然不是只顾及一方的感受。让黑人去参演黑人自己创作的故事,白人继续演绎设定是白人的角色,在互不干涉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公平公正,这比简单粗暴的“角色黑化”,更能满足黑人需要的社会认同感。
去年,当“Black Lives Matter”运动轰动全球时,华纳的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因为涉嫌种族歧视问题而被HBO紧急下架。在当时的国际舆论环境下,一部已经上映七十多年,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电影,却因为后世的一次平权运动,而无端遭受批判,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这样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荒唐。
在重新上线后,华纳为这部老电影,加入了一段由电影传媒学者Jacqueline Stewart讲述的说明视频——“你将看到的是史上最为恒久流传的电影之一,但它从宣布开始制作的那天起,就多次被抗议”“观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人不适,甚至痛苦。但让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以原版形式让观众观看和讨论,仍然是很重要的。看这样的电影能让观众回想它们的价值、好莱坞的历史和流行文化如何展现一个过去的时代”。
图源:微博用户@漆园隐吏在巴黎
而类似的说明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了诸多华纳经典的动画作品中,例如曾是无数观众童年回忆的《猫和老鼠》,这些作品曾经因为出现了部分涉嫌种族歧视和种族刻板印象的镜头,而遭到不少观众的抵制。
这段回复受到不少国内外网友的赞同,相较于“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正视历史才是改变现状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永远会存在偏见,可能再过几百年也依旧如此,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仅通过伤害一方,去弥补另一方的损失,必然不是长远之计。搞政治正确让演员“黑化”也好,批判老作品也好,这些无法改变欧美国家既有的历史,况且也是治标不治本。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想要解决摆在欧美国家面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不是件轻松的事。
而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小美人鱼》真人电影,它的问题也就很明显了。观众并不是真的在排斥黑人饰演美人鱼,而是这部电影从仓促公布到确定选角并开始拍摄,这一系列行动本身,更像是一场简单粗暴且缺乏诚意的,单纯以讨好少数人种为目的的作秀,这实际上并不会对提升黑人演员在影坛的地位,起到多大的帮助。
动画版《小美人鱼》,是根据经典的安徒生童话《美人鱼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先不说作为一名丹麦作家,安徒生先生笔下的美人鱼,大概率仍是以一名白人女孩的形象构思的,并且已经在不少观众的脑海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角色形象。即便迪士尼想要推出黑人版的美人鱼,那也应该是一部,和过往《小美人鱼》动画电影不存在任何直接联系,以黑人公主、黑人故事这样全新形式来呈现的原创故事。那样既不会破坏观众对以往白人美人鱼的印象,同时也满足了黑人观众对黑人迪士尼公主的期待。
但在此之前,《小美人鱼》电影剧组目前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在片场照发布的同期,剧组被爆出已经有十五位工作人员染上了新冠病毒,目前电影的拍摄工作也并不顺利,这部充满话题性的电影,或许注定会有一段多舛的命运。
而作为观众,我只想这部电影在下次公布消息时,能为我们带来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全新的美人鱼形象。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