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白,蓝天蓝,天线宝宝出来玩咯。”
如果你是成长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千禧一代,想必不会陌生这段开场。CCTV少儿频道的大风车吱悠悠地转,把这部世界上最火的儿童节目之一,转进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回忆里。
即使就在不久前,《天线宝宝》可能还通过表情包的形式,进入过你的视野。但你依然可能和我一样,还是记不太清他们的名字,只能模糊地回想起那些鲜明的色彩“紫、绿、黄、红”。
记忆就是这样运作的。和《天线宝宝》有关的那些东西,会一直睡在你我的脑海里,覆上一层名为童年的美好滤镜。滤镜后的故事,可能没那么经得起推敲,但更没什么推敲的必要。
直到一条新闻,将这段回忆卷出水面——
“网飞重制版《天线宝宝》因为政治正确陷入争议”。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线上弄潮儿,我自诩看过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但这一次确实没想到,《天线宝宝》怎么会和“政治正确”产生联系。
而在了解更多故事后,我发现围绕《天线宝宝》展开的社会舆论,也许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打响过第一枪。
2022年10月18日,网飞的油管子频道“Netflix Jr”更新了一则视频预告,这是“少儿网飞”年末的大项目——《天线宝宝》的原创新剧集。
我们都知道,在“炒冷饭”或者说“回味经典”成为文娱产业普遍“财富密码”的今天,什么《中华小子》重制版,《福星小子》重制版,甚至《凡尔赛玫瑰》全新剧场版都出现过,“天线宝宝”系列推出新剧集,已经不能算是稀罕事了。
但问题是,可能是为了迎合当今外网的“政治正确”风潮,这则预告片中的一处改动,让不少外国网友给预告片点了个“踩”。
一个由非裔小演员扮演的“太阳宝宝”。
还有一个亚裔的“太阳宝宝”,但远没有“非裔太阳宝宝”的争议多
虽然油管在2021年就将视频下方的“点踩”统计给隐藏了,但用户仍然可以通过插件显示这些数据。根据写稿时的数据,这则视频共有四十五万次播放,只有四千余名用户选择“点赞”,而其他的五万三千余名用户选择了“点踩”。
“赞踩比”高达一比十三。
在这则预告视频发布后,评论区的外国网友因为“非裔太阳宝宝”吵了起来。但这并非什么种族歧视者的线上开团,而是一场关于“政治正确是否用力过猛”的争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非裔太阳宝宝”明显是在“政治正确”上用力过猛,让人看着多少有些不适;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抱持外网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天线宝宝”系列当然也可以展现肤色多样化。
就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吵得不可开交。
很快,网飞少儿频道运营人员,选择了最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关闭评论区。
但矛盾和争吵不会消失,人们只会把战场换到其他阵地。
反对“过度政治正确”的外国网友们言之凿凿。有人从视觉效果上批评如今的“非裔太阳宝宝”,认为即使是1997年的原版《天线宝宝》,处理“太阳宝宝”的黄色滤镜,也比现在的版本要好得多。
有人认为黑色和太阳这两个元素本身就不契合,不仅常在传说故事中以恐怖形式出现,还用反讽的方式提出,“非裔太阳宝宝”是曾经纳粹使用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当然,无论是形式还是寓意,所有的质疑声都可以用一句话顶回去——
“不,你就是种族歧视。”
也许现在你会感慨,原版《天线宝宝》团队在拍摄节目时,也许从未预料到,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天线宝宝》也会被卷入和“政治正确”有关的舆论场。
但事实上,早在原版《天线宝宝》推出时,就已经被卷入过有关“政治正确”的争论。
1996年,Ragdoll公司和BBC签约,开始制作长篇幼儿电视节目《天线宝宝》。主创团队成员安德鲁·达文波特曾经解释过,节目的灵感来源于宇航员在月球因为低重力影响的走路姿势,这种姿势很像婴幼儿的蹦跳动作,有着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寓意。
在融合诸多当时的流行元素后,《天线宝宝》就此诞生。他们生活在像霍比特人居住地的小丘,有着各种高科技装置辅助生活。每个宝宝对世界都充满好奇,而他们肚皮上的屏幕,则可以配合头上天线接收信号,帮助他们和人类世界的孩子们交流。
在《天线宝宝》节目开始录制的1996年,有关“政治正确”的讨论环境远没有如今“魔怔”。但制作团队还是考虑到,这部儿童节目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并因此给四个天线宝宝安排上来自不同族裔的演员,由这些演员展示各自出身地域的小彩蛋。
紫色的丁丁和黄色的拉拉,最初分别由英裔演员戴夫·汤普森以及尼基·斯梅德利扮演,后来也换过其他演员;绿色的迪西由非裔演员约翰·西米特扮演,这也是迪西的皮肤,看上去比其他宝宝黑上不少的原因;而红色的小波则由亚裔演员李康敏扮演,所以你会看到原作中的小波,偶尔在节目中会讲出几句粤语。
没错,虽然童年时的你完全不知道,但《天线宝宝》确实可能是你所经历过最早的,拥有多种肤色的演员,参与其中的电视节目。
当然,在那个年代,主创团队向“政治正确”的靠拢,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由多种肤色的演员们,来扮演天线宝宝,既考虑到了一些“有的没的”,又显得很得体。不像如今很多节目那么刻意“你看,我们的节目由多种肤色演员参与制作”。
但问题是,观众可能并不这么想。
你上高中时写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是怎么写的呢?你会根据每一题的分数,考虑到底要在答案里写多少个小标题,才能拿更多分数吗?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但肯定有人会。
1999年,火遍英国的《天线宝宝》在美国播出,美国保守派宗教人士杰瑞·法威尔提出一个至今仍有不少拥护者的观点“丁丁的性取向有问题”,并提醒家长们慎重让孩子们观看《天线宝宝》。
杰瑞·法威尔的论据有三处。一是丁丁全身是紫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性恋的代表颜色薰衣草紫;二是丁丁头上的倒三角符号,和纳粹鉴别同性恋囚犯的粉红色倒三角符号有些相似;三则是丁丁作为一个男性演员扮演的角色,总是喜欢挎着个大红色的女性化包包。
随后,BBC官方给出了回应,这份回应并未理睬前两处明显“过度解读”的论据,只是针对看上去最“像那么回事”的红色手提包,来了句轻飘飘的解释“那是丁丁的魔法包”。至于丁丁“天线宝宝本宝”,也只是个“可爱的天线宝宝”。
显然,在创作整个故事时,试图还原学龄前儿童理解世界状态的创作者们,并没有想到人们会尝试用“天线宝宝”证明自己的性取向,继而基于自身阵营发声。
1999年,讽刺杰瑞·法威尔的丁丁Coser们
有关“丁丁的性取向问题”的争议,仍然没有结束。2007年5月,波兰儿童事务监察员埃瓦·索维里斯卡重新审视此事,并计划进行调查。在年底,索维里斯卡公开声明,经过一位专业性学家的证实,“天线宝宝”系列并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到了2008年,当整个国际社会对LGBTQ群体的看法变得更加宽容,丁丁又作为唯一的虚构人物,登上英国《独立报》编辑列出的“百大幸福名单”,并且还“似乎很高兴的不为所动”。
显然,无论是LGBTQ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一再通过丁丁的存在证明些什么,但问题是,人们都有意识地忽视了一点——
丁丁来自于《天线宝宝》。而《天线宝宝》是个属于学龄前儿童的电视节目。
那些0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真会那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性取向吗?
答案见仁见智。
2002年,《天线宝宝》被引进中国,在CCTV少儿频道播放。在比“记事”更早的年龄段,在那个缺少国产学前教育节目的年代,让很多中国学龄前儿童,产生了对世界的最早认知。
甚至,那个满是科幻元素的穹顶,以及那个谁都想要的人工智能吸尘器努努,还成为过不少孩子的科幻启蒙。
而如今,《天线宝宝》以“网飞重制版《天线宝宝》因为政治正确陷入争议”的方式,短暂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会似乎一直在变,但很多东西好像都没有变。
1999年,人们争论“丁丁的性取向到底是什么”。
2022年,人们争论“太阳宝宝到底该不该用黑人宝宝形象”。
这当然很正常,基于不同立场,对任何事物,在任何不同的时间,任何人都有可能改变看法,说些可能完全不同的话。
2005年,1997版的“太阳宝宝”杰斯-史密斯抱着2005版“太阳宝宝”贝瑞
但能够确定的,只有一件事。
那些在2002年后看着《天线宝宝》长大的人,无论和“天线宝宝”们有过怎样的羁绊,都绝不再是网飞版《天线宝宝》的受众。
无论是“亚裔太阳宝宝”还是“非裔太阳宝宝”,都不会是属于他们的“太阳宝宝”。
新的“太阳宝宝”们,将会属于一批更新来到世界,并将用更新眼光看待世界的孩子。
“再一次!再一次!”
新的“太阳宝宝”们,将会属于一批更新来到世界,并将用更新眼光看待世界的孩子。
“太阳红,太阳圆,天线宝宝说再见。”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