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D.哈卡

2024-10-05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D.哈卡

原创投稿

评论:
不说了,该给同事和领导提两箱二次元茅台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我并不怎么擅长人情世故。因此,在每逢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时,身在其中的我却总觉得如坐针毡。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社交场合上,人情练达的长辈们总是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相比之下,我通常只能局促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同时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生怕他们向我搭话。当长辈们主动与我交谈时,我的语言中枢神经便会直接打结,只能勉强从口中挤出几个干瘪的字句,来回应对方的嘘寒问暖。我的木讷表现,往往让原本颇具温情的交流,到最后都会变成尴尬的、审讯式的一问一答。同样,在敬酒环节,我也没办法和长辈们一样妙语连珠,一通搜肠刮肚后,也只能祝大家“财源滚滚”“一帆风顺”。每当此时,我都会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我自然也渴望能够成为一个深谙世故的社交达人,可以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但因为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我的每次尝试总是感到力有不逮。因此,我痛定思痛,决定先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再去考虑实际应用的问题。四处搜寻下,我发现不少网友都在推荐一位博主:要想学人情世故,就多看看“亚当”。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亚当”,乍一听像是《圣经》中偷食禁果的人类先祖。你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奇诡般地与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人情世故联系在一起的。毕竟,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在求上帝办事的时候,会给他捎上一些“土特产”。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亚当”对版本的理解就是这么超前,当其他外国友人还在玩“品尝中华美食”“赞美中国先进基础设施”等,那些流于表面的“拉夫”套路时,亚当已经另辟蹊径,开始深入挖掘“拉夫”们从未触及过的赛道——在我们民族中沉淀千年的人情世故。

    原本我以为,“霍金来了中国都得先学会敬酒”只是句玩笑话,但看了“有个同事叫亚当”这个账号的视频后,我开始觉得这句话并未言过其实。在亚当的演绎下,我们刻板印象中“心直口快”的老外,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耳濡目染后,也开始学习起了汉人的社交礼仪。

    亚当的每条视频内容通常遵循着一个固定公式,展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掌握,随着在中国居住时间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娴熟的过程——刚来中国时,亚当读不懂社交场合中的各种隐语,面对诸如“敬酒”“参加团建”等常见的社交行为,他往往表现得十分抗拒。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而每到视频的结尾,仅在山东浸淫三年后的亚当就已深谙此道,摇身一变成了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交际花”,完美应答各种社交“考点”。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无论是敬酒时降低杯口的姿势,还是饮茶时的叩手礼,这些在社交场合的基本礼数,亚当全都执行得无懈可击。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遇见保安不让停车时,亚当也能娴熟地给保安散烟,表示自己只是接人,五分钟就开走。说实话,若非他长着一张明显有别于中国人的面孔,你很难不怀疑他是否真的是外国人。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当然,除了这些社交场合中的“基础题”外,即便是连许多中国人都难以应对的“超纲题”,对亚当来说也不在话下。每一场饭局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亚当都能运用其语言艺术巧妙地化解尴尬。

    比如,当客人因为下雨迟到时,他能援引“下雨如下财,风雨贵人来”的俗语,为对方提供一个完美的台阶。还能继续借题发挥,祝大家“遇水则发,顺风顺水,一顺百顺”。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而在服务生不慎将汤汁洒在客户身上时,亚当也能化危机为契机,以幽默机智的方式缓和紧张的气氛,恭喜客户“您最近的财运果然好,油水都追着你跑”,让客户瞬间转怒为喜,饭局得以顺利进行。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而面对现实中不太常见的压轴难题,亚当也自有一套应对之策。比如亚当向领导敬酒,却被领导当众刁难道“你有什么资格和我敬酒”时,他也能临危不乱,回应道“我资格不够,但我运气够,遇见您这样的好领导是我的荣幸”。这一套话术下来,原本不给好脸色的领导也喜笑颜开。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亚当的妙语连珠,让许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自愧不如,而视频中类似“下雨如下财,风雨贵人来”的金句,也被网友摘录到评论区中,逐字学习。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因此,明明亚当只是一个身处异乡的外国人,却成了广大不善言辞的中国网友,学习本土人情世故的导师。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亚当的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小到“委婉地要回借出去的充电宝”,大到“通过人情世故在职场晋升”,事无巨细,应有尽有。包括一些中式人情世故的“核心技术”,都已经悉数被他所掌握。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而“核心技术”中那些晦涩难懂之处,也有“成绩好”的“课代表”在评论区中为广大学子归纳总结,整理成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茅台虽好,但是要用矿泉水瓶装,说是“自家酿的”;礼物虽重,但要从简包装,说是“送给嫂子孩子的”,还要强调“纯手工做的,别转送了,留着自己吃”。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而《亚当敬酒图》中的神髓,广大学子一时半会也难以参透其中奥妙。亚当嘴角弯起的弧度,更是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令人难以捉摸。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评论区中的“麦克阿瑟”们更是直言不能放亚当回国,他从中国偷学的“核心技术”能抵五个师。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当然,亚当制作这些视频的本意,或许并非要传授或者鼓励大家在人情世故中四处钻营,他只是把这种现象,通过“老外”这面局外人的镜子,极具反差地展现出了其中糟粕。你很容易就能从他讨好领导的夸张表演中,看出视频对市侩习气的讽刺意味。

    而早在“亚当”出现前,就已经有“张三”“李四”,迎合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在互联网上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而大家也早已经开始学习。仅在抖音上,“人情世故”相关话题的观看次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亿次。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这些教学博主的形象大部分都气宇中正、老成持重,让你在看他的第一眼,就会认为他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深谙世故的老油条。亚当的短剧仅是在表演中穿插一些社交技巧,而这些博主则是实打实地进行授课,传授着关于职场生存、人际关系处理的经验之谈。下至亲朋间的日常寒暄,上至职场中的勾心斗角,都能给你分析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而其中最受追捧的内容,无疑是关于如何在职场与官场中,巧妙地维系与同事及领导的关系,以及那些助力个人步步高升的诀窍。因此,各个行业内老前辈的现身说法,也颇有市场。许多初入行业的新人,或者想更进一步的老人,都跑来和老前辈取经,听他细细掰扯行业其中的门道。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当然,其中的许多理论知识光靠口述难以讲清,而电视剧中那些具有表演成分的官场角力片段,就成了博主们讲解人情世故的最佳素材。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剧中的台词很多时候看似只是普通的拉家常,但在博主把它们通通被掰开揉碎后,每一句话里的隐藏含义都被解读出来,翻译成了简单易懂的大白话。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除了台词外,剧中人物的肢体动作、神态,乃至那些一闪而过的微妙表情变化,都被博主们拿来逐帧分析,解读其中含义。两人一瞬间的对视,在不同场合下,都能有万千种含义。

    剧情看似只有一条明线,但在博主对隐语的解析下,又多出了一条暗线。这条暗线中的博弈,才是各个角色着力的重点。而原本晦涩难懂的剧情暗线和角色们的行为意图,在他们的解释下也变得清晰明了。

    当然,博主们对这些电视剧片段可能存在着过度解读。同时,这些电视剧与亚当的短片一样,表演成分居多,其中的人情世故并不能简单套用在现实生活中。而且不少视频在展露潜规则的同时,也暗中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讽刺。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但评论区中的网友们,虽然知晓其中的讽刺意味,却依旧一边调侃,一边半开玩笑地聚集起来进行学习,恰恰体现了他们在人情世故面前的复杂心境——“市侩可耻,但是有用。”一方面,这些沉淀千年后腐烂变质的糟粕,确实会让部分人感到反感;但另一方面,人情世故又确实有可能让自己的职场生涯一路生花,开花结果。

    当然,中式人情世故中也并非全是糟粕——毕竟,多数人都不会反感那些言辞悦耳、处事圆融的人。人情世故中所蕴含的社交智慧,确实能够润滑社交关系,并有助于维护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和谐感情。

    多数人对于人情世故本身,可能并未有过多少抵触。他们所抵触的,或许更多的是人情世故本末倒置的现象:原本人情世故是社交辅助手段的工具,如今却逐渐演化为追求的目标,导致了社交场合中的繁琐礼仪与空洞言辞的泛滥。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交辞令的过度使用,反而使得原本真挚的情感渐行渐远。如今有许多人,被动陷入了这种形式主义的怪圈。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另外,大部分人可能更加反感的是,人情世故在这个过程中,被异化为了少数人交换与获取利益的工具和门槛。如果说诸如“敬酒”等社交礼仪,可以被看作润滑人际关系、缓解尴尬氛围、展现语言艺术的社交技巧,但那些“核心技术”似乎早已蜕变为纯粹的功利性手段,其初衷就是为了利益的攫取与个人地位的攀升。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评论区观众对“人情世故”又爱又恨的矛盾“怪现状”,体现出了他们对“被迫迎合人情世故”的深切焦虑——毕竟,谁也不清楚你的竞争对手,会不会先你一步使用“核心技术”,侵占原本属于你的那份利益。

    而被这份焦虑裹挟着的人们,又不得不在承认它是糟粕的同时,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在短视频中“取经”。他们或是主动出击,或是被动防守,最终都无奈地被卷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这份对“迎合人情世故”的焦虑,在这些传授人情世故的短视频诞生前,就一直存在。这些短视频,其实就是过去被摆放在街头书摊上,家中长辈买回来后,却从来没怎么看过的那些“大部头”。可能你家里也有一本类似《从四大名著中看中国的人情世故》《如何讲好场面话》的盗版书籍。这份焦虑,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它们的载体只不过由流传在巷间的纸墨,变成了穿梭于电波中的信号。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毕竟,“核心技术”虽然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技术,但有可能带着我们向“美好的生活”高歌猛进。

    如果可以,大家应该都想看看高处的风景吧。

    不懂人情世故的中国人,开始跟着这个老外学敬酒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