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in
2022-02-24
我叫威廉,是个普通的学生。
对很多人来说,我都是一个怪胎。我不擅长应对所有的社交活动,面对他们的话语做出对应的表情,对我而言是一件相当吃力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他们的脸总是如此“听话”,礼貌的微笑,愉快的咧嘴,甚至是惊吓后的恐慌与愤怒时的狰狞,在他们脸上出现的时机都是那么的自然。
而在我身上,与其说是通过这些表情来传递情绪,不如说是某个神秘的力量在将我的脸庞,摆弄成标准的应对模板,以此应付那些我应该表示情绪的场合。我很清楚这点,在我家洗手间的橱柜上,就有着一张记录着标准表情的便笺,每天早上,我都要照着这张便笺去练习这些表情。楼下的哈钦斯夫人,就是我练习过后的第一个“考试对象”。
我当然知道这一切很蠢。我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不属于我,它们是一张张面具,把我的意志撕扯成碎片。但我不知道的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不幸与幻梦,是否都是因此而起。
这天是很普通的一天,在日常的表情训练中,锅炉房的那个人又一次让我感到恐惧,这让我想起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过学校了。自从上周在马特家,与谭雅度过了愉快的一夜后,我的记忆也成了一面被打碎的镜子,那些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片段,像个婊子一样糊弄着我。
咖啡的香气,与谭雅温存的画面,不知何处传来的尖叫,混杂着恐慌情绪的鲜血,以及几个让我感到陌生的嗓音,都在我的记忆里纠缠不清。
还有莱拉,我最亲爱的莱拉。这段时间里,她都在做些什么呢?
我清楚,我今天必须去一趟学校,谭雅的失踪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她那个有着暴力倾向的男朋友恐怕还在等着我。而那个总爱嚼舌头的蠢女人玛莎,也需要我去提醒一下她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在一楼走廊,我毫不意外地受到了一堆人的质询,他们仿佛下意识地认为谭雅的失踪和我这个“怪胎”脱不了干系,我很想对他们表示厌恶,因为他们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嘲弄与讥讽。但平日里的表情训练,很好地帮了我的忙,他们很快就相信了我对此毫不知情,并且告知了我玛莎所在的位置。
当我在天台微笑地拍着玛莎的肩膀说话时,她不知道为什么一脸恐慌地看着我,这很有趣,说明她发现了什么。她对我说有个叫于警官的人很奇怪,这让我很想继续探究下去,然而谭雅的大块头男友并不那么有耐心。
我其实很感谢迈克这个人,他的暴力倾向让我站在旁边显得人畜无害。如果不是他给谭雅带来了那么大的压力,她不会这么轻易地对我放下心防,那个夜晚也不会那么令人难忘。可惜的是,还有莱拉,我最亲爱的莱拉。
我毫不避讳地激怒了迈克,他也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把我暴打了一顿。
在他对我拳脚相向的时候,我眼前掠过了另一个梦境的幻影,莱拉和我一起坐在医院的窗台上,讨论着存在与感知的问题。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为什么总觉得所有人都是单纯的哲学僵尸,为什么那些友善和愤怒都显得虚假,只有莱拉,她的“不存在”反而是让她显得最为真实。
梦境结束之时,我已经感受不到疼痛。我拍拍身上的尘土,开始动身往玛莎家里走去。不管她对于警官还是其他警察说过什么,她都不会这么轻易地从我手上逃脱。
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难得享受着片刻的安宁,就像那个许久未去的咖啡馆一样,我知道接下来等待着我的将会是警察和审讯。但我并不在乎,因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念诵着我的名字的人存在,我就永远不会消失。人的死亡,永远有着超出人想象的余地。
曾经,不止一次有人问我莱拉到底是谁。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反应都很不一样。印象最为深刻的那次,是谭雅问的。当时,她赤身裸体地躺在我身边,问出了这个让我感到错愕的问题。我一直都以为谭雅的出现是莱拉给我最好的礼物,直到她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我是如何大错特错。于是,我的冲动和失望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可笑的是还是莱拉来帮我处理掉的手尾。
在警官的审问下,那些过往记忆的碎片逐渐拼凑在了一块,纵然还有着许多难以解释的谜团,但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十分明了。这让我不可避免地对警官的那些问题感到了厌烦,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要找到一个“罪犯”,一个对他人实施了暴行的恶徒。然而,他们终究没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存在,远超他们的想象。每一个人对外界的感知,其本身的存在都值得怀疑,否则,也不会出现像我这样的事物。
至于你问我是谁?
我是莱拉。
很有趣,我在这个故事里扮演着一个旁观的上帝,虽然与玛莎有过短暂的交谈,但我始终没有对这件事情实施过什么真正的影响——当然,劳伦斯教团那件事除外,那是一个必须抹去的错误。
莱拉很明显意识到了我的存在,我的视野与好奇心,让她能够拥有超出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应有的视野,她看到了“外在”的世界,她也看到了某个玻璃屏幕背后的人,但她不在乎,因为她的存在是那么的特殊。
故而每次在故事结束之后,我都会非常乐意邀请她来到我的办公室,翻开一张张塔罗牌,去聆听她对此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这个故事,并不像很多既定的小说那样,有着成型的脉络与结尾。正如莱拉所说,这些都是平行的梦境,每一个都是那样的真实。在我旁观的过程中,我看到过威廉的死亡,也看到过莱拉的永生,审判结果如何,并不能影响另外一个平行的梦境,锅炉房的那只怪物,在饱餐之后一直都显得那样安分。
如果不是莱拉已经打算越过那张铺满了塔罗牌的桌面,我想我不会就这么将故事匆匆完结。我挺喜欢这个故事,我想隔着那个仿佛是二十年前产的显像管电视屏幕,来旁观这一切的人,也跟我一样。
只不过,故事就是故事。莱拉能够为我们带来的趣味,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款极具哲学思辨气息的游戏,在有趣的1bit风格的表现下,有着相当引人深思的过程。因为,在故事的流程中,有着大量的meta元素,让人不会仅仅将自己的脚步,局限在单纯的一个游戏软件之中。所以,我觉得要按照以前的模式,来将其拆解成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游戏元素”,是不能够传达这款游戏给人带来的真实感受的。
游戏角色“谭雅”,真的有着自己的推特
这个小游戏短暂且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因为一些奇妙的地方,我觉得它还是有着相当值得品味之处。
作为一部成品而言,它的流程和玩法上的匮乏,可能将成为它被诟病的地方。通过表情的变化来完成对故事的推进,更多像是噱头以及作者表达的附赠品,本身带来的玩法并不出彩。六个基本的表情类型锁死了玩家的选择,过短的“捏脸”反应时间,也让每一次“表情管理”变得急促,从而失去了玩“鬼脸”的乐趣。
但其强烈的实验性质以及作者的表达欲望,都让这个游戏有着更为特殊的气质。主角表情的管理,从游戏名称开始埋下的“谁是莱拉?”的谜团,整个故事的具体走向,在游戏过程中都没有过多的掩饰,玩家能够在数个小时的流程中,轻松探索出所有隐藏的秘密。
然而,短暂且可以重复的流程,却让解读威廉和莱拉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是否只是精神病人人格分裂后的呓语?那些藏身于隐秘角落的怪物,是否只是威廉被宗教团体灌输的幻象?抑或者说,真的存在着像莱拉这样的,于知觉领域遨游的未知生命,在哲学层面上,嘲弄着物质世界与人的感知?
对于这些问题,《莱拉是谁?》都没有真正地给出答案。当然,这些问题也绝非一款游戏,就能够给出答案。但这部作品,的确承载了一定的思考,更准确地说,承载了作者所有疯狂的臆想和泛滥的表达欲。
极具个人风格的1bit美术,虽然简陋但却意外的有着直击心灵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让游戏中所发生的那些事情冰冷但坚硬,天生具备感情与对外界感知能力的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抽离出自己的经验,去“客观”地看待世界。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情景下,看到这样特殊的存在,也多亏了“游戏”给予玩家的视角与窗口。
故而,纵然本作在游戏性上的表现相当不合格,我也仍然被其游戏中属于作者的“自我”所吸引。我承认这是个有些糟糕的游戏,但我不承认这是个平庸的游戏,甚至,我很喜欢这样“烂得独特”的作品。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作品中,你才能看到那些,完全不在乎玩家感受的大段表达,才能看到像“莱拉”这样坚硬又出彩的角色。
在这样的游戏里,我是威廉,我是于警官,我是我。
最重要的是,我是莱拉,而莱拉,可以是任何人。
莱拉是谁
Who's Lila?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