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小伙辍学卖淫:这行业竞争压力大
- 来源:南方农村报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ChunTian
成因
无心向学,父母失管
2006年,十三岁半的小关初一未读完,就辍学从农村老家来到广州,加入了大城市中千千万万“农二代”的队伍中,开始了在大城市艰难的生活。起初寄居于姐姐在广州的出租屋中,住了几天后,年少的小关只身一人走出家门,试图自己到街上寻找工作的机会。虽然看到饭店、发廊等地大门口都贴着招工的招牌,但他胆子太小,不敢去问。在姐姐的帮助下,小关找到了一份在发廊的工作,当时的工资是850元,不包吃住。
小关在发廊工作了一年多,他觉得冬天太冷,帮客人洗头的手经常皲裂,不在发廊做了。他找到了一份在夜总会工作,开始了令外人甚感好奇的职业。起初在夜总会只是做“少爷”(服务员),到了2009年,时年17岁的小关开始走上了做“鸭”之路。这个转变,小关觉得顺其自然。
小关有着与“农二代”们有共同的农村家庭背景。但小关家中有八姐弟,他排行第六。八姐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个读了高中的姐姐,其他基本都是初中学历。小关初一没读完就出来打工,他哥哥则初二没读完,“比我好一点”,说到这里,小关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关记得小时候,作为第一代农民工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挣钱,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几天,而母亲在家种田养家。小关自幼长得比较高大,读书后一直都很捣蛋,经常打人。小学时,有一次打了一个小孩,小孩的父母来到学校找小关,说还打人就告诉小关的父母,小关当面承认了错误,但当那小孩的父母一走,又马上把那个小孩痛打一通。后来升上初一了,也没有改变打架的习惯,看谁不顺眼就打谁,有时下课在其他班的课室门口经过,往教室看去,如果看到哪个人不顺眼,就过去踢一脚。“后来打的人多了,怕被他们报复,就不读书了。”回忆起上学的这些事情,小关显出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
小关在学校经常打架的事情,父母并不知情。小关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一向调皮捣蛋的他还小的时候,时常被父亲打,母亲经常不仅不挡一下,还拍手说“打得好”。读书后,父母管得少了,刚开始也会问考试考得怎样,但后来也懒得问了。“又不是一两个子女,八个怎么管。”所以当小关初一没读完就不上学时候,父母也不知道里面的缘由,父母骂小关,让他继续回学校读书。小关说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最后父母也拿小关没办法,离开学校后几天,小关就跟着姐姐来到了广州,开始了大城市的生活。
聊起来大城市的五六年,记者问他有没有寄钱回家孝顺父母。小关一时不知怎么说,似乎从未有人提过这个问题,气氛变得有点严肃起来。沉思一会后,他反问记者“你觉得呢?”然后他说没赚到钱,没什么可以孝顺的。他听说父亲小时候很辛苦,粮食不够吃,经常饿肚子,母亲则是“十年生了八个,一直没休息过”,而且把八个带大,也不容易。
说到未来,小关说从来没有想过,“我只想着,待会回家吃个饭,然后睡觉去,太累了。”
记者观察
农二代,路在何方?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是做‘鸭’的。”今年1月的一天,刚刚坐上开往湛江的长途客车,身边座位的一个青年男子就向我作自我介绍。他大声地说着他从事的职业,还一脸自豪,全然无视周围的人……见他神情这样平静、表露这样大胆,我十分惊诧。随后的几个月,我经常与他聊QQ,并走入他工作的场所。
小关虽然从农村老家来到广州已经快6年了,但他在大城市中仍过着既混沌又艰难的生活,成为城市中的边缘人。但他对这些全然不觉,也没有改变的决心,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看不到希望,只求走一步算一步。
事实上,小关的经历只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二代”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去年外出农民工1.5亿多人。其中“农二代”大约占60%,总数约1亿,而且呈扩大趋势。小关的父亲几年前也曾常年在珠三角城市的建筑工地打拼,如同绝大多数的第一代农民工一样,老老实实地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艰辛地把小关姐弟们养大。如今,已年迈的父亲不得已只能弃城返乡,一贯勤劳的他返乡后也闲不下来,总惦记着家里的那几亩田。因为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农村和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不愿抛弃这些。他们的后代虽然有短暂的农村生活经历,但很多人读完初中就怀着对城市的憧憬出去打拼,期望过上城市的生活。
当梦想遇见现实,留给“农二代”们的更多是挣扎。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他们,住在破旧的出租屋,为能在城市里站稳脚跟而苦苦摸索。他们并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什么脏、苦、累的活都愿意做,而是希望能有高薪、自由、轻松的工作。同时,他们虽然仍旧戴着“农民”的帽子,但这顶“帽子”下面的人已经不再是10年、20年前的那些人的思想观念和情趣爱好了。他们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上网、夜宵、卡拉OK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甚至会惹来他们的父辈们异样的眼神,指责他们不顾家、花钱大手大脚。“农二代”们大多是刚刚从学校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在接受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也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固有陋习的影响,甚至像小关这样走向传统道德认为的“堕落”领域。但在社会整体道德下滑今天,他们并无丝丝羞愧,反而认为这些是新潮、开放、勇气的体现,因而洋洋得意。
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像小关这样的“农二代”们完全没有退路,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对他们而言,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他们对未来的渴望超过他们的父辈们,对未来的人生轨道或许也有一定的规划,但是往往因为喜欢享受,总是离自己的预期目标很远,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农二代”,路在何方?带着这个疑问,我走出金碧辉煌的夜总会。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