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器缝进卫生巾 高考真的值得考生们如此折腾吗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newtype2001
悬念“丛生”
连日来,作弊器“去”与“留”的悬念始终笼罩榆树,在6月7日上午达到顶峰。
在考生和家长眼中,榆树高考今年之“严”,前所未有。根据榆树市人民政府通报和家长的描述,记者获悉其“严打”高考舞弊的举措,至少包括:
有考生的家长,与单位签订责任书,承诺坚决不参与、不购买高科技作弊器材,否则实行责任倒查,追究连带责任;对往年“发信号”的居民点,公安进行提前走访,登记、告诫,并派专人巡查,防止有人“半夜偷搬机器上去”;5月21日,全市考生进行“无声入场”实地模拟。6月6日熟悉考场时,有警察透露:“(金属探测仪)连遇到身份证、钱都响。因为身份证里有"芯片",钱里有"金线"。”
此外,考试座位实行一科一换,每个教室配备一名长春监考老师、一名本地监考老师。对佩戴牙套等金属医疗器械的考生,单独设置考场,监考老师人数升级;榆树投入24.5万元购置并升级一套无线电压制设备(既俗称的“信号屏蔽门”),设备总数达到9套……
6月6日下午熟悉考场时,能不能带机器进去?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还是:“不知道”。
在榆树实验高中考点,有家长指着自己的孩子说:“看,全身都是新买的。布鞋、布衣服、松紧带裤子,连胸罩都把金属扣抠下去,用线缝上了。”
在榆树一中考点外,一名长榆中学的考生明确表示已经退了答案,“还是自己考,能考几分是几分”。和他采取同样决定的考生不在少数,闲谈中,不少考生透露:“因为政策太严,作弊划不来了”。
但仍有考生蠢蠢欲动,试图攻破“猫”的防线。
在榆树一中考点外,记者看到,四五名男考生聚在一起,拿着自查用的扫描仪相互检测。“没响!”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男考生兴奋地喊道,他将仪器放在袜子里,没有触发警报。他旁边的男生宣称,将仪器放在内裤里,扫描仪同样没出声。
但一小时后,记者看见那名穿着白色T恤的考生,懊恼地走出校门说:“第二道门被拦下来了。”他身边的同学马上献策道:“明天再试试,说不定"雷声大,雨点稀"。”“带不进去大家都带不进去,带进去了就赚了。”
6月7日上午,正式开考第一科前,悬念达到顶峰。
不断有焦急的家长在考点警戒线外举目张望,看自己的孩子“过没过复检的绿棚子”。记者在两个考点分别看到,入场期间,零星会有考生检查没通过时,就退出来,自行“处理”一下再进去。同日下午,这样的情况更多。其中在榆树一中考点,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开始入场后半小时内,至少有50名考生走出考点。
“都是作弊的。”一位家长判断道,因为下午考数学,比上午的语文更适合带作弊器。
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不少考生身上“藏猫腻儿”。一个女考生冲出考点后,脱下鞋子,把藏在鞋里的接收器交给了其母亲,又跑回考点。有一个男生,则从裤裆里取出接收器,交给其父亲。出来的考生,大都面色凝重,与父母一起到偏僻处,更换衣服或处理机器。
“7日上午强制"抠"掉四五个,下午强制"抠"掉十来个。”在实验高中考点外,一名参与榆树一中中楼考场安检的工作人员,与身边人闲谈时透露,“自己"处理"的更多,我们楼有900多名考生,得有100多名这样的。”
在榆树几个考点外,记者在安检阶段,未见有因“携带作弊器”被发现而不让进场的学生。
“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
6月7日、8日,记者观察,榆树考生与安检措施间的“拉锯战”一直没有停息。而截至发稿,榆树市教育部门尚未公布今年度高考有舞弊有关的查处情况。
记者实地探访榆树市5个考点后发现:考生普遍反映,不同考场、不同科目的安检宽严度“不一”,信号屏蔽得好不好,也有多种说法。但受访考生或家长均承认:“史上最严高考安检”下,依然存在“漏网之鱼”。
一个长榆中学的男考生告诉记者,他亲眼目睹,排在他之前的考生把机器放在裆下,“通过了安检门”,同样的方法,他自己却没有通过。“要放慢速度,越着忙越不行。”他总结经验。
随着高考进入第二日,有人顺利“暗度陈仓”的说法,迅速地在榆树坊间流传开来。传言中的技巧也五花八门:有人说,“用猪皮裹住仪器绑在腰间”可以混进去;还有人说,“在鞋底抠洞”可以塞进机器;也有人告诉你:“秘密”就是花1千多元买一种特殊罩子,“能防探测仪的”。
一位家长摇摇头概括道:“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
保寿乡王姓家长的妻子告诉记者,她女儿用的“法宝”是卫生巾。
“她们同寝仨闺女,我亲手把仨人的机器缝进去的,结果,其他俩女孩过(安检)了,我孩子没过。”
即便如此,带进去了机器,不意味着就无往不利。考生多告诉记者,耳机能不能接收到信号、信号给的答案准不准,都要凭运气。
“考完了,都说非常好,非常准。”“卖答案的人说,英语答案顺序串了,被坑了!”“考语文(时)根本没信号,模糊着听了一小段,都变成歌了。”每次一出考场,总有考生在议论这些事情。
这意味着,作弊器即使通过“史上最严高考安检”,助力几何,依然难说。但榆树上下似乎已习惯了这样的“冒险”。一名家长甚至告诉记者,当地已流传有“隔两年答案不准”的说法。“2008年、2009年答案准,2010年不准,2011年、2012年答案准,今年不正好赶上不准的?”但选择买答案的家庭依然会相互安慰:“这不就是愿赌服输的事儿?”
有家长向记者断言,明年卖答案的就能研究出对付“安检门”的招数了。“都是高科技,不行就让孩子再考一年。”榆树一中对面饭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深谙此道,却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在当地高考。
“一个地方的考风坏了。就算孩子上了本科,有些聪明的单位,都不爱招了。”她意味深长地反问道,“你以为,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吗?就你聪明?”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