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事焦点 > 新闻详情

取个钱也要看脸的ATM机来了:这项技术真靠谱吗?

时间:2015-06-01 10:04:38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Sophie周
  • 编辑:Sophie

应用普及方面的困境

金融领域的电子设备与一般的电子消费产品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对于设备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当前所发布的这款人脸识别ATM机设备,要想真正普及到现实应用中,至少还存在两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算法技术难点。不论是通过何种技术方式实现人脸识别,这其中必然要基于算法。目前就人脸识别这一技术而言,在Android 和IOS 等程序中也都有相关的程序,而之所以没有被普及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算法精度不高。正如同苹果的指纹识别一样,目前的算法能支持的基本是这种对于识别精度要求不高的解锁技术追踪,还难以承担移动支付安全验证这一重任;

二、设备更新难点。ATM机的运行如PC机一样,需要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而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 95%的ATM机还在使用XP系统。要想全面推行人脸识别的ATM机,首先需要解决系统的兼容问题,毕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更换过来的事情;其次需要保障新系统与新技术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要经常出纰漏;最后是就目前的ATM机来看,老机型与改良机型可谓各占一半,这就意味着这么多年的ATM机普及过程中,老爷机都还有一大堆没被更换过来,可想而知这个设备的更替周期与难度,更不要说推行这一看似“高大上”的ATM机。

谷歌眼镜笑了

在谷歌眼镜被抵制的10大困扰中,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隐私安全。也就是说,当戴上谷歌眼镜之后,当前那种基于“字符”密码的安全性就化为乌有了。因为谷歌眼镜可以任意地拍摄与记录下用户的所有操作,包括密码。虽然谷歌眼镜对当前的一些生活方式与社会监管方式带来了改变与冲击,也遭遇到了抑制,但这却是智能穿戴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曾经在《可穿戴设备啥时能干掉手机》一文中阐述过:可穿戴设备在融入生物识别技术之后,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血液流速、指纹、脉搏等建立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唯一识别性,这对于移动支付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再也不必担心可穿戴设备被盗或者是丢失,也不必担心密码被破解。

可以说,人脸识别技术只是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等特殊化产业商业化应用道路上所迈开的第一步。而要想真正在物联网时代保障用户的金融安全,光有人脸识别技术是不够的。核心的还是如何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建立起比人脸识别技术更为复杂的人体唯一识别性,比如心率、血液流速、脉搏等。当用户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深度绑定与识别之后,设备一旦脱离用户,如丢失或被盗,就会自动失效,因为无法建立唯一识别特征。

所以,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将会成为更理想的金融支付方式。比如面对面的交易支付,直接借助于可穿戴设备的NFC技术就能有效完成。关于这方面的的问题,我在《被低估的NFC:次世代智能穿戴的突围方向》一文中做过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在我看来,未来应该是基于可穿戴设备为主要载体的金融支付场景。也就是说,不论是用户通过NFC,还是ATM机,还是银行的柜台交易,所有的交易支付认证不是通过刷脸,而是通过刷可穿戴设备。简单点说,就是未来用户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在建立身份唯一识别性时,用户的信息一定是在公安部门备案,并且与金融系统,以及各种社会的管理系统兼容。用户在需要身份识别的场所,或者一些需要进行身份识别才能处理的工作时,直接通过刷可穿戴设备就能完成。

当然,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摆在了目前,就是近日支付宝光缆被挖断,以及携程所爆发的数据危机事件。在智能穿戴时代,由于我们生活的一切,不论是环境、工业、制造、人体、医疗等方面都被数据化以后,如何确保云端,以及通讯、传输、采集过程中的大数据安全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困扰。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