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入侵大学校园:利息高达30% 走向失控边缘
- 来源:中国经营报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newtype2001
千亿级“空虚”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的总数基本持稳,约3600家;在校生数量缓慢增长,如按照2600多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大学生信用消费市场的空缺,催生出一系列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期购物平台。
“2013年区域性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出现,标志着市场逐渐形成。短短一两年间,大量互联网平台以及电商巨头入局,商业模式逐渐清晰。”易观分析师沈中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提供校园贷产品的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名校贷、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二是以分期乐和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三是以电商网站衍生金融业务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从给学生提供借款的平台看,各家平台的差别较大。贷款额度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元,一般是1000元~10万元之间;还款期限最短1个月,最长3年。
付建告诉本报记者,在校园贷款产业链上,有着这样几个关键的群体:首先是贷款平台,为学生贷款提供资金;第二是中介,或者说社区代理,一个中介手中可能有很多个平台,假如用户有借5万元的需求,某个平台的额度上限是1万元,这种时候中介会通过他手中的多个平台分别借款给用户,保证用户能借够5万元;第三是校园代理,分为多个级别,包括区域代理、一级代理、校园代理等等,一些校园代理会在学校招聘几个人帮忙发传单、贴广告等等。这些校园代理的提成还是不少的,一般能达到借款的1%到10%;第四个是催债的人员。
“贷款平台的盈利主要是靠利息和服务费,还有一些分期导购平台会收取渠道商的导购费。”沈中祥在谈到网络借贷平台的盈利模式时提到,“这些校园贷的利率普遍偏高,一般会在20%左右。还会有一些名目繁多的手续费、服务费等隐性费用。因为存在较多的不透明收费,例如有的借款平台会扣一部分抵押款,学生向平台借1万元,但实际到账只有8000元,可是每个月的利息却是按照1万元本金收取。由于大学生群体缺乏金融知识,对金融领域的利息计算方式并不了解,无形之间支付了更高的费用。”
如此畸高的贷款成本,大学生似乎并不敏感。多位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受访时,几乎都表示对利率不了解也不太在乎。
在回答能够承受的最高利息是多少时,一位北京高校在校生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借款有利息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持类似态度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也给不规范的网络平台提供了牟利之机。不仅如此,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校园贷的逾期率虽然比较高,有的甚至高达50%,但坏账率很低,不足1%。
看好大学生市场的不仅仅是这些P2P平台,还有他们背后的投资人。
在谈到平台与投资人的分成比例时,徐红伟表示,如果是分期类的平台,借款人所付出的借款成本中,大概70%是平台方拿走,30%是给投资人,这个比例因平台不同而异。
徐红伟补充道,平台的运营成本也是很高的,包括中间的校园代理、平台运营、抵御坏账等等。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使用了校园分期,把手续费、各种服务费、利息等加起来,全部折算成年化利率,一般来说是30%~40%,投资人投标看到的回报率在10%~13%之间,另外的20%到27%,一般是整个平台以服务费的形式拿掉了。
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平台的贷款利率在9%~20%之间。为了扩大消费场景,促销期间可能会做分期购物免息的活动,这种时候平台是在烧钱培养客户。
大学生较好“未来预期”,是投资人和平台看重这个市场的主要原因。易观智库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需求强烈一旦被激发,必将进一步刺激市场的发展。
“一些品牌厂商与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合作,给予大学生用户分期免息、首单减免等优惠,既可以增加销量,还可以培养种子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沈中祥表示。
借贷两端失守
尽管行业内已有一些平台把风控流程做得更加完善,并利用数据优势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非法套现。但行业门槛低、乱象丛生的情况仍需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治理。
“最近我们学校开始抓借贷问题,首先是给我们所有学生干部开会,第二天就开始统计学生们的借贷情况,有借贷的想办法先还掉,之后辅导员进行教育。学校也说了,有困难可以先找辅导员帮忙,主要是怕出事。”冯强表示。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随着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导致高校学生受不良网贷平台的诱导过度消费,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通知》明确,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通知》发布后不少高校网站挂出相应公告,对学生贷进行警示。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郭大治表示,在我国的工商登记中,没有网贷业务。网贷业务之前是“三无状态”,没有监管部门、没有规则、没有门槛,从监管上是真空的状态。
去年年底,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界定了网络借贷的概念,明确了监管方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时,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该《办法》作出了18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先是通过网贷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净化市场,所以现阶段对网贷的监管还未落地。
监管规则为何迟迟未能出台,在李大伟看来,是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分业监管,但混业经营,就导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央行管第三方支付,银监会是管网络借贷平台的。但是一般这些P2P平台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完成。但是分业监管就导致步调不一致出现很多问题。
郭大治表示,校园贷的特殊性是它是针对无收入甚至未成年人,但平台并没有特意针对校园就改变规则,比如追债方式上,没有考虑这一群体的承受能力,没有表现出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催收的区别,另一方面,目前,对于网贷平台如何追债我们国家是没有规则的,没有说明催债是可以用什么方法,不能用什么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表示,加强校园贷监管,首先应该限制学生借钱的用途,给学生的借款要用作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一定要经过父母同意,因为学生没有偿债能力;其次,在校大学生借款的还款期限应设定在他具备还款能力时进行偿还,而不能设定在他不具备偿债能力之时。再其次,贷款平台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风控标准,这个风控标准要经过政府部门备案和审查。任何一个学生借款都要经过风控审查,由于平台风控过错,借给了不合格的借款对象,当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时,由平台进行偿还,并且平台不享有向借款的大学生的追偿权。用这种制度设计来约束平台的随意向大学生放贷;此外,学生贷的收费、交易模式,应该由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
徐红伟则坚决反对校园贷的模式。“学生本来就没有收入来源,且对于自己的经济行为也缺乏认知,校园贷利息高,还会出现多个平台重复授信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还是蛮大的,甚至在巨大压力下,学生会做出过激行为,及时叫停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些监管策略,徐红伟表示,校园贷平台竞争非常激烈,学生这个群体又是不成熟的,如果不叫停,无论如何加强监管都是会有问题的,防不胜防。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