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FPS市场的万年老大哥,“使命召唤”系列的新作《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在全球粉丝们的心心念念中,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发售倒计时阶段,关于“今年的使命召唤到底能不能买”的问题,也再次成为了无数玩家的话题中心。
在此情况下,为了将信息更加准确地传达给中国地区的玩家,本作的开发商Treyarch专门召开了一次针对中文地区的媒体活动。而我们也在这次活动上,有幸采访到了在Treyarch担任创意副总监的Miles Leslie先生,请他在游戏正式发售的前夕,回答了一些可能留有悬念的问题,希望这些答案可以帮助你打消剩余的疑虑。
Miles Leslie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设定在2035年,这对游戏开发有哪些挑战?
A:最大的挑战在于叙事和技术的衔接。我们有许多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中未完成的故事线,希望借《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这个机会将其圆满收尾。背景设定在2035年,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接2025年的剧情,同时合理推演这十年间的科技发展。另一个重点是确保游戏世界既有未来感,又基于现实,避免变成完全的科幻作品。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多人游戏的肝度如何?
A:我们始终将公平性和平衡性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本作首次实现了“全领域获得回报”系统——无论你游玩游戏的哪个模式,都能积累精通经验,推动全局进度。除了传统的功能性奖励,还有丰富的外观装饰类奖励,旨在让玩家持续获得成长反馈,避免重复感。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新增的合作模式支持四名玩家联机协作——请问在这个模式下,四位玩家会分别扮演独立的角色,还是使用相同的默认角色模型?
A:玩家将扮演游戏故事中不同的特定角色。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中不同角色的过场动画是分开制作的,还是统一的?
A:在所有过场动画和剧情中,玩家都会看到这四位角色同时登场。我们刻意避免了角色替换的设定,以防止叙事混乱。因此,无论你选择单人还是多人合作,过场动画内容都完全一致,确保每位玩家体验到的剧情脉络是统一的。
Q:后续会在“使命召唤”系列中看到更多针对中国玩家的元素吗?
A:是的。我们非常珍视与玩家社群的交流,特别是中文社区的玩家。推出中国角色“林薇”以及全中文界面优化,可以看作是我们与中文玩家社区的一次正式握手。我们正努力通过游戏内容展现各位的文化特征,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继续探索,力求让全球玩家都能在游戏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
Q:“黑色行动”系列后续还会推出类似于大逃杀的免费游玩模式吗?
A:是的,我们为“战区”模式规划了大量内容。在游戏正式发售后,会通过更新推出众多独特的限时模式与创新玩法。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运营时间仍然是一年吗?
A:是的,在游戏发售后,我们将提供持续整年的内容更新支持,这延续了我们一贯的运营传统。正如大家在第一赛季中即将看到的,我们致力于提供史上最丰富的内容更新。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合作战役相较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是否有改进或变化?
A:我们一直希望将合作模式带回来。在开发《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时,我们汲取了以往制作合作战役的全部经验。本作故事核心围绕大卫·梅森及其四人小队展开,让玩家通过合作模式分别扮演这四位角色,完美契合了叙事逻辑。最关键的一点是全局联动机制,你和队友不仅能共同累积全局进度,还能在各模式间无缝切换。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匹配机制会在正式版有什么改进吗?
A:我们此前已公布首发版本的特性,但实际优化远不止于此。我们从地图数据、武器系统、重生点设计到匹配机制都进行了全面优化,旨在为玩家提供更连贯、稳定的游戏体验。
Q:近未来题材的设计往往带来武器设计的一个挑战,开发团队是如何设计《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武器?
A:武器设计确实是个挑战,但回归近未来题材让我们感到兴奋。团队提出了海量关于武器、连续得分奖励,以及战场升级的创意,我们需要从中筛选出最契合游戏基调的设计。这个过程包含大量技术调研,我们会分析当今科技趋势,推演近未来可能出现的尖端科技。同时,我们也参考了《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并从中汲取灵感,因此“和平守护者”与“阿特拉斯”等经典步枪得以回归,这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研发基础。
Q:关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技术突破,比如引擎、人工智能或物理效果方面,是否有您认为值得分享的重大突破?这些进步如何帮助玩家获得更沉浸的游戏体验?
A:我们全力突破引擎性能极限。举个例子,当玩家在雪地上行走时,雪地会实时产生变形痕迹。在粒子效果与火花特效上,我们实现了突破——现在,这些特效能够与周围环境产生实时互动,并且特效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比如,爆炸的冲击波会推动火星运动,这让玩家能真切感受到自己对战场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项突破,是摄影测量技术的全面应用——我们通过实地扫描场景,来打造最具真实感的游戏世界。
Q:您会经常游玩自己制作的游戏吗?当您玩游戏时,更倾向于哪种风格?
A: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放慢节奏,谨慎地探索地图,检查每个转角,而不是横冲直撞。但我确实准备了多套配置,以应对不同情况的战局。如果队友不积极争夺目标,我会切换为目标攻坚配置;如果团队输出不足,就换上突击套装。我崇尚灵活应变,主动弥补团队的短板。
Q:您是键鼠玩家还是手柄玩家?手柄在最近几部“使命召唤”中优势较大,本作会有所变化吗?
A:我从小习惯键鼠,后来转用手柄,现在其实是两者混用。我们从测试阶段就着手调整平衡性,确保在正式发售时,两种操作方式的玩家都能获得公平的竞技体验。
Q:是什么推动力促使您持续打造如此杰出的单人游戏体验?当年《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取消单人战役,在商业上是成功还是失败?
A:对我们而言,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载体来传达故事内核。《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想要探讨关于恐惧、悔恨和过往抉择的人性主题,让大卫·梅森及其小队直面内心挣扎。回顾整个系列,我们始终在寻求叙事上的突破,从初代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从未重复。《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尝试,是探索没有传统战役的可能性,而续作则以不同形式回归叙事。
真正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保证每部作品的独特性。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丧尸模式会有新的内容吗?
A: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有些为难,不想提前剧透。但我认为最令人兴奋的之一是“老特西”这辆神奇载具——玩家可以逐步升级它,让它从一辆看起来普通的车变得非常酷炫。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将取消前代个性化内容的继承机制,这是否意味着本作会在艺术风格或游戏定位上,做出重大调整?
A: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我们的目标是兼顾广大玩家的多元喜好。部分内容的承继机制调整,是为了让《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更好地回归系列本质。我们承诺服务全球数千万玩家,既要提供他们期待的东西,也确保所有设计都与游戏基调完美契合。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地图的日本元素非常多,玩法内容上也会有日本元素吗?例如近战武器加入武士刀等等。
A:在剧情中,日本只是我们会前往的一个地点,所以日本元素主要体现在战役和多人模式的地图中。
Q:您认为《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哪个模式,最能吸引中国玩家?
A:我们努力确保为所有类型玩家提供合适的模式。经典模式——如团队死亡竞赛、占领模式等都会回归,同时我们也带来了全新的“超载”模式。很难只推荐一种,因为玩家群体非常多元。但我们始终致力于兼顾休闲玩家、硬核玩家与竞技玩家的需求。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战役的终局玩法,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A:“终局”模式的诞生很自然。我们在线性战役中设计了大量能力,希望有一个场景能让玩家同时运用所有技能。结合广阔的地图和丰富的技能,我们融合了所有元素,经过测试后“终局”模式应运而生,后来它还融入了更多剧情,实际上构成了战役本身的终章。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蹬墙跳机制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制作组希望能带来哪些战术结构的变化?
A: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移动机制的演化。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的垂直移动,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的进阶移动系统,我们不断突破边界。开发《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时,我们想要更进一步,核心理念是让玩家能更充分地展现战斗创意。我们同步设计地图和这套移动系统,既确保玩家有机会运用技巧,也让对手能预判并反制,使策略博弈成为乐趣所在。
Q:“使命召唤”系列习惯将主线剧情的后续放在赛季剧情中,导致很多玩家不了解后续的故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也会这样吗?
A:我们确实会通过发售后的内容来延续故事,但也在寻找平衡点,确保新内容能丰富体验,又不会让错过它们的玩家感觉脱离主线。让更新内容扎根于故事背景至关重要,这能赋予地图和角色存在的意义,让玩家在发售后能继续这段旅程。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枪匠系统,会不会有更丰富的内容?
A: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枪匠系统中,我们进行了多项改进:优化了UI和用户体验,确保每个配件都能切实改变枪械性能。我们还加入了“超频系统”来调整装备,“战斗专精系统”则允许自由搭配混合技能……自定义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外,新增的“配置清单”功能非常实用,你可以直接从击杀回放中复制对手的配装,也可以轻松与朋友分享和比较配置。
Q: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开发过程中,是否有特别关注过亚洲玩家的一些游玩习惯和反馈?
A:关键在于在游戏中真实地展现玩家群体与社区。《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为我们提供了与中文社区深度互动的良机。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国特战兵“林薇”,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确保她能真实呈现中国文化。实现全中文本地化配音也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希望借此让中文玩家更沉浸的体验剧情,感受到文化认同。
Q:为什么《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会选择近几年都不常见的科幻题材?
A:我们并不将本作视为严格的科幻题材。核心在于模糊现实技术与可行科技之间的界限。游戏中的无人机、机械犬等都有现实原型,我们通过“黑色行动”的视角进行重构,使其服务于我们的虚构故事,力求营造真实感,不会让玩家觉得过于未来主义或像科幻作品。
Q:为什么会连续推出两代“黑色行动”?
A:我们实际上是并行开发《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同时打造两部各具特色的作品,并让剧情元素相互交织,例如特洛伊·马歇尔等角色回归,以及在第六代中看到后续体系的雏形。同步开发既是独特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找到恰当的叙事纽带,同时确保每部作品体验独特。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在转生系统及枪械等级方面,会降低肝度吗?
A:我们致力于确保玩家每次转生都能获得实质奖励。每个转生等级都设有专属可解锁内容,并且我们精心调整了平衡性,让解锁过程公平合理。重新解锁1至55级内容时,你还将获得仅能通过转生系统解锁的独特配件,作为完成转生的丰厚回报。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丧尸模式加入了载具,载具除了移动还会有什么作用?
A:载具可以升级并安装武器攻击丧尸。载具会受损,但已安装的升级部件不会丢失。即使被完全摧毁,它也会自动重生,所以你永远不会真正失去它。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后续还会加入中国角色及中国枪械吗?
A:虽然发售后期内容仍在规划中,但可以透露林薇会同时出现在战役主线和后续剧情中。我们所有的枪械都是为“黑色行动”宇宙专门设计的虚构武器,并未参照现实制造商。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角色的机动性大幅度增加,是否会导致身法大于枪法的问题?
A:从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不能因部分玩家精通移动技巧就形成碾压优势。通过大量内部测试和公测观察,我们认为正式版的平衡性控制得不错——既能通过技巧获得优势,又不会让被压制方感到挫败。地图设计也强调可预测性,即使我不使用墙面跳跃,也能预判你可能从何处突袭,核心在于策略博弈。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在首发和第一赛季有很多老地图重制,后续赛季更新会以新地图还是老地图重制为主要方向?
A:我们一直在寻找平衡点——既理解玩家渴望新地图,也明白大家对经典地图的热爱。因此,第一赛季的原创地图会多于复刻地图。对没玩过《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的新玩家,这些复刻地图是全新的;而对老玩家而言,借助墙面跳跃等新机制,这些地图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战术维度,带来新体验。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未来会不会考虑把原本当作特长的技能,转变为被动?
A:根据测试反馈,我们已对技能系统进行多项调整。例如,现在无需装备技能即可实现滑铲换弹,这正是基于玩家意见进行的改进。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的20V20模式,有什么亮点?
A:“20V20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汇集了所有可使用的特殊能力——抓钩、翼装飞行,以及载具驾驶。它不仅仅是规模扩大版的6V6,通过各类技能和道具的叠加,创造了截然不同的体验,玩法更偏向休闲和多样化。
Q:《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手柄辅助瞄准的强度?
A:是的。我们重新审视了辅助瞄准系统,并首次对首发版本的辅助瞄准进行针对性调整,旨在让手柄玩家与键鼠玩家间的对抗更公平。这完全是响应社区反馈的结果,经过验证后我们决定作出改变以确保公平性。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即将在11月14日(周五)于全球正式发售。本作现已开放预购,预订数字版或订阅Game Pass计划,将可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与《使命召唤:战争地带》中获得「雷泽诺夫挑战包」;预订金库版则可额外解锁4名新特遣队员、5个大师武器蓝图、多款丧尸模式终极泡泡糖、一个完整赛季的黑色组织内容,以及一个永久解锁代币。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