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字游戏”,或者说“打字训练软件”,大部分八零或九零后首先会想到的,或许是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捉小偷》,又或许是SEGA在2000年推出的《死亡打字员》。但不管哪种,在今天看来似乎都伴随着浓重的历史气息。或许是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过于迅速,当下的中国计算机用户们,好像不再需要特地将时间倾注在伪装成游戏的寓教软件上,使得那些关于打字游戏的记忆,也逐渐淡去。但在日本,人们对“打字训练”的热情,却从未冷却过。从Dreamcast上的《死亡打字员》,到DS上的《宝可梦打字》,再到一度大火的FLASH免费游戏《寿司打》,这种古老的寓教软件随着媒体与表现形式的转化,反倒被赋予了更强的趣味和观赏性,成了游戏直播间中的特殊宠儿。而有人从“打字软件”上看到了直播价值,有人则从“打字软件”上看到了延展的可能。在今年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