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结束?中国游戏业界十大致命硬伤!
- 作者:不死鸟
- 编辑:ChunTian
7.硬伤七:买来的痛苦
代理是中国网游最先发家的特征,但是我们看到了太多代理和被代理公司之间的不和谐。代理本没有什么不好,可就怕你把它当成了全部。市场化分工才带来了产业链的成熟,但是游戏是创意到创值实现的整体,怕的不是分工,怕的不是代理,而是害怕大家从思想把它生硬的分割成了两块。研发公司认为把作品交给了别人,然后留下一小批开发人员跟进,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开发其他游戏了,而运营公司认为游戏既然交给我们了,市场你完全不用管,技术支持一下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宣传那就OK了。可是他们都忘了,当初的游戏是为什么市场需求而设计的,市场的拓展和当初的设计到底对不对口,在他们的眼中,仿佛天下的玩家都是他们潜在的客户,仿佛所有的需求都能在他们的游戏中找到答案。
动作游戏就是国产游戏的盲区之一!
可是这种痛苦,唯有失败了他们才去思索,而且就算思索了,也不一定弄出答案,最后的结果是一款接着一款的失败,一款接着一款的代理。因为在那些被代理公司的思维里,市场已经有人帮他们考虑了,出了问题,市场方面得付很大的责任,而在那些代理公司的思维里,市场下了功夫,如果没有成功,肯定是游戏设计方面的问题了。可是实践表明,产品即市场,市场即产品,对游戏业来说,根本是个不二。也许只有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做好。
8.硬伤八:缺失的人才环境
对一个创意产业来说,创意者本身的价值,除了市场标准,我们也许很难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衡量。所以我们经常记住的是,某某成功产品的主策划,而大量的青年才俊却被我们忽视,这充分显示了社会评价机制的匮乏。一个行业的成长少不了人才,更少不了支持人才发展的社会评价机制,而这些却不能仅仅粗暴的以金钱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界会有诺贝尔,好莱坞会有奥斯卡的真正原因了。在中国游戏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遗憾,我们产业的社会舞台少了必要的主角。也许我们太需要一个选秀节目了,尽管我们不知道选谁。
9.硬伤九:谁是赢家?
游戏公司迷茫倒还罢了,可是我们产业都迷茫了。如果用市场来评价的话,仿佛代理才是王道,可是如果代理是王道的话,我们还谈自己的产业干什么呢?2007快要过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谁又将会是未来中国游戏产业的赢家呢?那么输家呢?可是痛苦的是:不是我们没有答案,而是我们还没有问对问题。迷茫是因为你不知道问什么,中国游戏产业之路,必然是中国文化之路。所以我们现在有了第十个硬伤。
10.硬伤十:我们没法发扬中国文化?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没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你又怎么超得过别人呢。游戏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是我们更多人只关注创意而已,却忽略了文化。无文化之基,又怎来创意之源呢?中国人写不了哈姆雷特,西方人也写不了红楼梦。可是我们却还要去生硬的表达龙与地下城思想,为了掩饰我们的胆怯,甚至不惜加上那些所谓中国文化的表皮,欺骗了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不是我们的设计者们太少是文化人了,也更不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怎么去诠释。所以他们自以为给游戏角色换个中国名字,自以为创造个中国式的背景就代表了中国文化了。不过我们的确不能谴责他们什么,因为他们至少迈出了这步。
中国文化的公认核心是儒释道,你认知他们就跟你过年帖春联一样普通和不需质疑。他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就算你崇洋媚外也好,离经叛道也好,你依然忘不了重阳节的亲思和过年的喜庆。那么这样吧,开始发掘中国文化之路,这样你才会找到答案。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