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中国的不完全落幕
- 来源:大众软件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ChunTian
如果说上面所提及的问题还在于跨国大企业所常见的业务处理机制和效率的范畴,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不适应。那么引爆谷歌退出中国的导火索,则体现在作为互联网信息流通的引导平台,谷歌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清晰。此次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理由在于“无法再容忍中国的网络内容过滤审查规定”,抛开它所指责的规定是否合理不谈,但作为现代法律机制规则下的商业企业,谷歌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通过公开与合法的渠道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例如依据《行政诉讼法》在中国的法院提出上诉。虽然结果如何不能肯定,但这是法制社会下的行事规则。如今这种简单的“不能忍所以不玩了”的做法与其说是在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在赌气要挟,而一个商业公司与主权国家政府进行这种形式的博弈,结果是不用做任何其他想象的。如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因为大企业有如此做法而就此修改法律迁就。2006年美国政府电脑采购案因ThinkPad电脑为中国企业联想所有而将其排除在外的时候,联想公司也只是通过法律途径上诉,并在败诉之后就此了结。也许是联想的规模还不够大,但即使联想够庞大,也不会就此直接公开提出要美国政府修改法律,否则就退出美国。谷歌如今的做法,基本断绝了它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最终宣布退出也是在众人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整个事情的过程和结果,更像一出精心筹划的炒作,而不是商业运营的意外结局。须知,2010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白宫宴请了美国科技业界的重量级人物,包括谷歌全球的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Twitter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Raig Mundie、以及思科市场总监Susan Bostron等人,在晚宴上希拉里提出了几项议题,要求这些企业在推进互联网信息全球自由化上“作出更多实质性的努力”,随后就发生了谷歌退出中国风波。尽管谁也不愿意往政治博弈上联想,但这还真的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谷歌的道德洁癖到底有多少政治色彩的成分?
名词解释:爱国者法案
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 2001年10月26日由美国总统 - 乔治·沃克·布什签署颁布的国会法案(Act of Congress)。正式的名称为“Uniting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m Act of 2001”,中文意义为“使用适当之手段来阻止或避免恐怖主义以团结并强化美国的法律”,取英文原名的首字缩写成为“USA PATRIOT Act”,而“patriot”也是英语中“爱国者”之意。这个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的目的扩张了美国警察机关的权限。根据法案的内容,警察机关有权搜索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医疗、财务和其他种类的记录;减少对于美国本土外国情报单位的限制;扩张美国财政部长的权限以控制、管理金融方面的流通活动,特别是针对与外国人士或政治体有关的金融活动;并加强警察和移民管理单位对于居留、驱逐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外籍人士的权力。这个法案也延伸了恐怖主义的定义,包括国内恐怖主义,扩大了警察机关可管理的活动范围。在民权主义者看来,《美国爱国者法案》是对民主自由的直接伤害。媒体广泛披露了一些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斗志昂扬的警察对一些个人和组织造成了伤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冲突相当程度上使人们担心恐怖分子还会再度袭击美国本土。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担心助长了政府对国土安全问题的本能反应。《美国爱国者法案》的铁杆支持者则认为,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美国公民不受他们所说的穆斯林激进分子的威胁。如果这意味着放弃公民自由,允许普遍的秘密调查,也应当接受下来。多数美国人处于争论双方的中间地带,他们认为在动荡的世界加强国土安全确有必要,但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适当,要以美国的立国之本为基础。至今这一法案在美国还处于不断的争议中。
尾声:后Google时代
从目前情况来看,Google退出中国市场的行动再无转圜的余地,那么没有中国的谷歌,和没有谷歌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这是在谷歌宣布撤出之后,矛盾双方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在可遇见的未来一段时间,这一事件对于双方的影响显然都不算大问题。
撤出中国对于Google来说影响并不太大,2008年,Google在中国收入为2.1亿美元,百度为4.688亿美元,2008年Google全球收入为218亿美元,Google中国收入不及Google全球收入的百分之一,因此,即使Google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对其自身的营收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Google撤出中国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回到2006年之前Google进入中国之前的状态,大家依旧可以使用Google.com的中文界面进行搜索,而Google很多热门产品,如Gmail、Google Earth、Picasa、Google Reader等都是独立运作,不会受到影响,YouTube、Blogger等项目则在退出之前也没有在中国开通服务,因此受到影响最大的将是 Google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发展的项目,如谷歌音乐、问答、来吧、热榜、谷歌拼音输入法、265网站导航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不盈利,但可以带来流量和用户,增加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其停止运营,虽无大碍,但也很可惜,特别是谷歌拼音输入法和谷歌音乐搜索是两个前景很不错的项目,因此很多网民都对此表示惋惜。
而没有了Google的中国,也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变化,从业务内容上来看,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原先是百度和 Google的天下,Google退出后,其市场份额可能会慢慢下降。虽然无可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如技术、商务、外贸等,Google搜索都是难以替代的,百度虽然在球探足球比分搜索上领先,但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在专业领域超越Google,而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如球探足球比分等可能会慢慢蚕食百度在球探足球比分方面的搜索市场。但中国互联网市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市场潜力,使得这片空白在Google退出之后一定会有足够的后来者补充上来。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已经太多的前例,美国有Facebook,中国就有开心网;美国有YouTube,中国就会有土豆、优酷、酷6网……在这种情况下,Google的离去,短期来说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长期来说,却是一个机会的所在。
国外讽刺Google野心的漫画,显然对于Google在国外也并不是一面倒的认同
附录:谷歌中国大事记
2000年9月12日,谷歌开发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
2002年,Google.com在中国境内短暂无法使用,疑与其在中国竞争对手有关。
2005年7月19日,微软前高管李开复加盟谷歌主管中国业务,微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谷歌,双方当年12月庭外和解。
2006年1月26日,谷歌推出中国搜索引擎Google.cn,根据中国法规对其搜索结果实施审查,谷歌称做出妥协的目的是在遵守中国法规的同时,为中国发展“做出有意义的积极贡献。”
2006年2月,Google在中国没有ICP牌照、涉嫌非法经营。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CEO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
2007年4月4日,谷歌中国实验室推出新产品谷歌拼音输入法,但随后和搜狐同类产品搜狗拼音输入法产生争端。
2008年8月5日,谷歌推出在中国免费音乐下载服务,与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竞争对手百度抗衡。
2009年5月,谷歌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com在中国无法登陆,持续至今。
2009年5月,谷歌旗下博客托管网站Blogger.com在中国无法登陆,持续至今。
2009年6月18日,谷歌被指责在互联网上传播瘾秽内容,此前一天,Google.com,Gmail和其他谷歌在线服务一度无法使用。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创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谷歌委任刘允接管李开复的商业和运营职责。
2009年10月,一些中国作家与行业组织指责谷歌数字图书馆收录其作品为侵权行为,并表示可能起诉谷歌。
2010年1月13日,谷歌宣布不再接受对其中国搜索引擎的审查,有可能撤出中国市场。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