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又见丧尸 丧尸跌宕起伏的游戏生涯
- 来源:3DM新闻组-luo
- 作者:liyunfei
- 编辑:ChunTian
时间飞逝,到了1995年,这个时候市场山几乎见不着什么丧尸游戏。然而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丧尸在电子游戏界的命运马上就要被彻底改写了。一个名叫三上真司的年轻人(又是年轻人…囧)在观看了罗梅罗大师执导的《活死人》系列影片之后,萌生了制作一款丧尸游戏的念头。于是他抛下了手头的工作,用已经制作好的某些场景开始拼凑一个披着美式文化外衣的日本恐怖故事。当时的卡普空高层对于这个项目并不是十分看好,几次想要取消这个计划;在三上真司的不懈努力下,制作才得以继续 -- 如果他当时退缩了的话,恐怕电子游戏业的历史会被改写,而现今的局面估计也会大不相同。据说当时卡普空高层对这个游戏的期望是“不亏本就谢天谢地”。
1996年,这款名为《生化危机》(欧美地区为Resident Evil)的游戏发售。转瞬之间,这款游戏如同T病毒一般飞速在玩家之间传播,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生化危机狂潮席卷全球,游戏本身也创造了历史 -- 第一款销量突破百万的PS游戏,有的地方甚至买到断货。
《生化危机》不仅为卡普空带了一个摇钱树系列,而且开创了“生存恐惧”这一全新的游戏制作思维
当然游戏名声大噪的同时,也捧红了在电子游戏市场不温不火地混了十多年的老牌反派资深配角 -- 丧尸。它们一扫往日的垫底炮灰的颓势,摇身一变成了游戏中最让人头疼的怪物 -- 尽管它们行动缓慢却是无处不在,而稀缺的弹药又使得玩家在“射与不射”之间踌躇不已。丧尸在这部作品中不在是毫无存在感的群众演员,而是醒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他们的风头盖过了其他变异生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超越了主角。
回眸一笑兄 不仅是生化危机系列的经典镜头,而且也是丧尸的名片
从此之后丧尸在电子游戏界开始扬眉吐气,片约不断。接下来的三年中同类题材游戏进入了一个井喷的状态,并于1999年达到了巅峰 -- 然而当泥沙俱下之时,鱼龙也就混杂了。实际上“丧尸大爆发”的三年中除了《生化危机》及其复刻移植,只有一款还算得上突出:世嘉的《死亡之屋》。
《死亡之屋》通过让玩家倾泻子弹的方式来纾缓玩《生化危机》积累的压抑情绪,也算是对追着我们满别墅跑的丧尸们进行了小小的报复 -- 射个痛快,无限子弹
之后业界又马上抛弃了没风光多久的丧尸,开始追逐一时风头无两、独步天下的即时策略模式游戏 -- 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帝国时代》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而丧尸们又回到了之前的工作岗位:炮灰、配角、群众演员。当然它们的出镜率是有所提升:但凡和奇幻科幻沾边的游戏都会请丧尸来露一小脸或者露一大脸,然而也只有卡普空依然让他们担纲主演大作。
后初代时期的生化危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正作水平不停下降、恶评如潮,而外传性质的维罗尼卡和0却获得了不亚于原作的成功。然而由于是主机游戏,在PC玩家群体里并不知名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