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一个近期流行的现象说起。前段时间,美团出了个“小美评审团”的功能,让用户可以在线“审判”那些商家与用户之间因为打分的问题而产生的“冤假错案”。这批“评审员”自称“赛博判官”,而他们也的确在扮演着商家上诉后“终审法庭”的角色。 这本身就已经是个很有趣的功能,美团这个打分软件早有“评分人数越多,评分可信度越低”的吊诡现象。买好评、刷好评、删差评,等等举措,让信息时代下本应带来认知优势的大量评分,在这个软件上反而奇妙地带来困惑——当然,在许多类似的软件上也是一样,我永远忘不掉那个我打了个差评,而他打了我十八通电话的淘宝商家。而从很早之前开始,这个环境中孕育出的一些用户评论与商家回复,就已经闻名遐迩。无论是用户差评时的舌灿莲花,还是商家回应时的口吐芬芳,都让各路梗图勇士的库存里不能没有一张评分软件来的选手。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