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单机资讯 > 新闻详情

永恒的起点与暂时的终点 经典游戏系列的时代变迁

时间:2011-08-31 10:56:31
  • 来源:大众软件
  • 作者:liyunfei
  • 编辑:ChunTian

你玩了多少年的游戏?有哪些游戏系列是你从一代开始,执著地玩到了最后一代(截至目前的)的每一个经典的游戏系列,都代表着一段辉煌和曲折的历史,代表着游戏业和技术的发展,也代表着玩家成长的岁月。当你今天玩着一些声光效果极端震撼的游戏最新作时,脑海里是否还能回想起这个游戏系列最初的样子?它们的发展是让你感到惊喜,还是让你失望?

这次就让我们定位于永恒的起点和暂时的终点,从一头一尾地去读解几个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经典游戏系列……

“战争大片”的历史变迁

《战地》系列的多人模式在技术和玩法上要比CoD先进很多,而销量一直被对方压着的原因

“War,War never change”,这句《辐射》系列的开场白放到《使命召唤》(以下简称CoD)系列似乎更加贴切。从8年前的初代一直到即将推出的第8款作品 -- 《现代战争3》,“打枪”与“看电影”就是它的全部,即便在将二战背景更换为冷战与现代战争之后,我们也很难从Gameplay层面找到一丝创新的影子。展开来看是这样的:敌人永远都是无限刷出来的,队友永远都是死不完的,重要NPC永远都是死不掉的(能做掉他们的唯有编剧),脚本永远都是很多的,子弹全满的武器永远都是遍地都有的,玩家永远都是干群众演员的,不按照“导演”命令行事的下场永远都是Game Over的……然而,CoD又偏偏不是以“Shoot”作为核心要素的FPS,所谓的“第一人称射击”,仅仅只是用于触发一个个脚本的必要条件,“枪、枪、枪”的真正目的是走一个过场,去体验导演精心安排好的“WoW时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反映CoD系列变迁的要素可以是题材、剧情和叙事方式等附加要素,但绝对不会是“FPS”。

生搬硬套,胡乱致敬、胡乱挖坑、狗血升级的《黑色行动》,开启了CoD系列的三流美剧时代

从二战到现代

美国大兵手上的M1加兰德半自动变成了M468自动步枪、SAS队员手中的斯登冲锋枪变成了MP5、M4“谢尔曼”变成了M1A2主战坦克,还有掠食者无人机、“标枪”导弹的“乱入”……将CoD1与最新作MW3对比,你能找到的所有不同点都是由题材的变迁所造就的。Infinity Ward(以下简称IW组)试图让玩家相信的信息,就是他们早就不准备继续做二战题材了,MW是他们同Activision(以下简称A社)抗争出来的结果 -- IW社前首席技术运营官Jason West不止一次地在国外游戏媒体访谈中说过,“当我们将MW的企划案给A社高层,他们总会拿出一堆花花绿绿的表格,然后告诉我们‘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看,玩家们就喜欢你们搞出来的二战打枪游戏’。”《荣誉勋章》和CoD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款游戏的题材迎合着当时的二战题材市场,而“救大兵”、《兄弟连》和《兵临城下》三部战争大戏在这个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提供给了CoD足够多用来创造互动影视脚本的桥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方是最擅长捕捉受众需求变化的了,自从2003年之后,二战题材对于市场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反恐战争”的持续进行催生了人们对现实军事题材的关注,A社不可能捕捉不到受众需求上的变化,更不可能阻止IW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Jason West的上述说辞根本就是用来获得玩家认同的公关语言。受众的需求,才是推动题材背景更替的首要因素。1961年在奥斯卡夺得“大满贯”的《宾虚》掀起了史诗片的浪潮,20世纪福克斯不惜血本投入了《埃及艳后》的拍摄。然而由于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身染重病,再加上剧组的一些变故,导致了影片直到1963年才上映,44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亿美元,足够卡梅隆大神把剩下两部“阿凡提”拍完)的投资、铺天盖地的宣传与大牌演员阵容,最后换来的却是惨淡的票房,血本无归的福克斯差点因此而破产。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此时的观众被“007”迷得神魂颠倒,已经对古装史诗片失去了兴趣。CoD的“现代化”,没有内幕,没有阴谋,更没有反抗“独裁者”的英雄,只是遵从市场规律,避免犯下当年《埃及艳后》错误的必要调整。

早期的CoD作品不仅技术领先,而且还有不少创新,比如后来在FPS游戏中成为标准的“准星+照门”瞄准方式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